心肌梗死后心脏康复病例分享
我院一例心肌梗死患者,经过一年规范、科学的心脏康复治疗,于近日复查冠脉造影示:支架通畅,右冠狭窄由70%-80%减轻至70%,心脏运动耐量正常,目前已回归家庭、社会和工作。
那么我们来回顾下该医院的整个心脏康复诊疗过程!
患者××,男,46岁,是一名自主创业者。患者在年7月17日上午11点左右休息状态下突发心前区闷压样不适及胸骨后烧灼感,无心慌、晕厥,无腹痛腹胀、大小便失禁等不适,持续约10分钟后稍缓解,于中午12:09分到达我院急诊科,行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彩超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后,给与拜阿司匹林mg,替格瑞洛mg,可定20mg后由急诊绿色通道直接入导管室,12:35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于12:55开始造影检查,提示冠心病,三支病变,回旋支次全闭塞,在回旋支近中段植入支架一枚。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6年,未治疗。患者之前无规律的运动习惯,不吸烟,偶尔喝酒、无糖尿病,生活不规律,脾气急躁、爱喝茶。
急性期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显示:1、主动脉近段增宽,左室壁运动稍减弱,主动脉瓣少量反流,二、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2.射血分数EF:60%。
出院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
高血压病
2型糖尿病
这是临床中一个很经典的病例,该患者接受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然而患者始终有一些担心:我还能做运动吗,运动后支架会不会掉下来,之前的症状还会不会再犯呢,要是再犯了怎么办呢?射血分数虽然正常,有没有猝死风险?带着这些疑问,他开始寻找“解药”,住院期间听心内科医生介绍说我院有“心脏康复”治疗,想一探究竟,于是在年7月23日,他进行了6分钟步行试验,测试结果为:米,测试过程中有胸闷,心电图提示:下壁导联异常Q波。
接诊后心肺康复中心心脏康复团队联合心内科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药物治疗效果和副作用评价、运动风险、心脏功能、残余血管病变、情绪状态、营养状态等评估;建议患者出院后在心脏康复门诊行2期心脏康复治疗。
心肺运动试验是评价患者在运动状态心肺功能、识别潜在心肺疾病和心肌缺血的客观检查,可以预判患者的运动风险、预测远期心血管风险,提供患者合适的运动强度。患者在心电血压血氧监护下进行了心肺运动风险评估,以下是评估结果:
测试日期
CPET
运动时间
峰值功率watt
运动耐量METs
无氧阈
ml/kg.min
最大耗氧量ml/kg·min
心电图改变
.8.16
10分43秒
4.5
10.7
15.7
未见心肌缺血
量身定制心脏康复处方!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患者的峰值摄氧量为15.7ml/kg·min,峰值代谢当量为4.5METs,AT(无氧阈值)时耗氧量为10.7ml/kg·min。
根据患者的疾病状况及综合评估结果,为病友量身定制了适合他的心脏康复处方,如下:
一、药物处方
阿司匹林mg/qd,替格瑞洛90mg/bid,立普妥20mg/qn,倍他乐克缓释片47.5mg/bid,福辛普利钠片10mg/qd,泮托拉唑胶囊40mg/bid。
二、运动处方
运动类型:步行,功率单车训练,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呼吸肌功能训练,八段锦
运动频率:步行或功率单车每周5-6天;
运动时间:步行训练达到靶心率运动时间从每日5分钟开始,每周间隔递增,每天达标运动时间增加5分钟,直至每日一次,运动30-40分钟,复诊重新评估;
运动强度:运动靶心率控制在96-次之间,单车负荷量在无氧阈功率左右。
由专业的运动治疗师针对心梗后患者的呼吸肌功能进行训练,避免肺功能下降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STEP1——仰卧腹式呼吸:身体放松,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吸气(用鼻子吸)时,腹部会慢慢鼓起,呼气(用口和鼻子呼)时,腹部会慢慢还原,每次做3-5次。
进阶的标准:Borg指数小于10(比较轻松),可以一次性完成8-10次即可进入下一步训练。
STEP2——仰卧抗阻呼吸:身体放松,双手交叉放在腹部,将一重物(如一盒纸巾)置于患者腹部,吸气(用鼻子吸)时,腹部会慢慢将纸抬起,呼气(用口和鼻子呼)时,腹部会慢慢还原,每次做3-5次。
进阶的标准:Borg指数小于10(比较轻松),可以一次性完成10-12次即可进入下一步训练。
STEP3——坐立(站立)呼吸:坐立(或站立位),双手交叉放在腹部,缓慢吸气,腹部会慢慢鼓起,快速用腰腹的力量呼气(用口和鼻子呼)每次做3-5次。
肌力训练:上肢肌力——直立推墙、哑铃或弹力带;核心肌力——仰卧抬臀;下肢肌力——靠墙蹲马步、哑铃或弹力带;时间为10-15分钟/次;强度在RPE11-14之间;频率为2-3次/周,上肢训练从每日8-12次开始,逐渐增加至20次/日,为一组,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至3组,注意用力时呼吸;蹲马步从每日30秒开始,逐渐增加至3-5分钟。
注意事项
1.肌肉训练,从大肌肉群开始,逐渐过渡到小肌肉群。
2.均匀呼吸,避免屏气现象。
3.监测运动前、中、后心率和血压,以患者主观感觉有点用力为准。
柔韧性训练:每周2-3天
气功八段锦:每周2-3天
体外反搏技术:每周5-7次,每天一次。
三、心理处方
患者对支架和疾病转归有担心,给予健康教育和认知治疗,纠正错误认识。指导掌握减压训练方法——深呼吸训练和站桩训练。
四、戒烟处方
患者不吸烟,强调避免二手烟。
五、营养处方
饮食八分饱,食物多样化;
什么都可以吃,什么都不要多吃:谷薯类g,肉类g,鸡蛋1个,水果g,蔬菜g,干果7-8颗,其中蛋白摄入以白肉为主,如鸡鸭鱼肉;避免高盐高油饮食,避免反式脂肪酸。
患者心功能恢复情况!
接受门诊心脏康复治疗4个月后,完成心脏康复效果评估,患者的心功能恢复情况如下:令人惊喜的是,患者的左室重构得到有效控制,不仅没有形成室壁瘤,射血分数提高到71%。
以下是患者两次心肺运动试验的对比情况:
测试日期
CPET
峰值功率watt
运动耐量METs
无氧阈
ml/kg.min
最大耗氧量
心电图改变
.8.16
4.5
10.7
15.7
未见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11.13
6.3
16.5
22.1
未见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
两次结果对比,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患者的峰值摄氧量为22.1ml/kg·min,峰值代谢当量为6.3METs,AT(无氧阈值)时耗氧量为16.5ml/kg·min。比第一次的结果明显提高。患者的心肺功能得以改善,身体耐缺氧水平有所改善。
康复结局:
目前他仍然积极参加心脏康复治疗,现在已经是心脏康复小组的队长,每次上课带领大家热身活动做八段锦,非常认真负责。
目前心功能达到A级(正常),运动耐量由中度下降提高为正常,单车最大负荷量提高了54瓦,危险分层为由高危改善为低危。继续行心肺耐力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维持心脏功能,目前能正常工作,出差,社交等,回归家庭和社会。
通过科学、规范、全面的心脏康复,目前在我院已有很多例心肌梗死患者得到了很好的救治和康复,并回归正常生活。整医院心肺康复科治疗团队所拥有的丰富经验和策略,才使得心肌梗死后患者重塑新生。此次病例旨在给类似情况的心友提供帮助和信息,让他们能及时的行心脏康复,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心脏康复的价值:
通过“心脏康复”,您将会收获:
1.综合的疾病状态评估和病因筛查;
2.科学精细化的运动风险评估;
3.调整二级预防用药实现靶目标;
4.根据您的疾病状态和身体情况,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5.根据您的疾病状态和身体情况,帮助您改善心理状态和睡眠质量;
6.指导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我院此前已被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会联合授予“心脏康复中心”称号。年6月,成立心肺康复中心,选派骨干医务医院研修心脏康复,年设立心肺功能室,引进了心肺运动试验仪、体外反搏治疗仪、平板负荷试验仪、心电监护下心脏康复训练系统等多种先进心脏康复评估与训练设备,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心脏康复治疗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l/13298.html
- 上一篇文章: 疾病防治系列冠心病心肌梗死防治20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