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入心脑血管病高发期想要安全过冬还需



寒冷的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不少高血压患者血压明明一直控制的都比较好,但是当气温下降后,血压又上去了,这时候的你是否开始怀疑人生了?

在明晚的节目中,医院心内科的副主任医师梅廷方带您一同走进《别让心受伤》。

  其实,气温下降血压升高是必然现象。

  原因一气候特征:冬季寒冷引起血管收缩,造成血管阻力及血压上升,心脏负荷加重,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冬季喝水少,血液粘稠度增加,易造成脑栓塞或心肌梗死;冬季易患呼吸道感染,会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原因二空气污染:空气中PM2.5等污染物会增快心率,升高血压,激发血管炎症反应,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冬季PM10和PM2.5水平明显升高,心肌梗塞、脑中风发作风险增加。

  原因三饮食和肥胖:冬季往往容易摄入更多高脂肪饮食,且体力活动减少,极易引起肥胖,血压和胆固醇水平也明显升高。

  

  哪些人群在冬季需重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人群,特别是未服用药物治疗的人群;

  

  2、有心脑血管基础疾病或家族病史、脑卒中家族史;

  

  3、体重超标、饮食油腻、吸烟、缺乏运动的人群。

  那么,重点来了,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疾病发生?小编给您支八招:

  1、早上起床,慢中求稳

  

  冬季清晨最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早上起床,牢记“三个半分钟”:醒过来不要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钟——坐起来半分钟——两条腿下垂在床沿又坐半分钟,这样可以把风险大大降低。

  2、上厕所,别屏气用力

  

  上厕所,哼哧一下太用力,会使血压和腹腔内压力瞬间增高,容易引起脑出血、动脉瘤破裂等问题。饭后散个步,平时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增加膳食纤维,提高肠道蠕动功能,保持大便畅通很重要。

  3、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

  心脑血管疾病,最怕一冷一热刺激,及时添加衣物,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胸背部及头部保暖。

  4、多喝开水,多站多走

  

  冬天喝水相对减少,血液粘稠度增加,可适当增加饮水量,并适度活动。

  5.清淡饮食,少盐低脂

  

  冬季人体出汗较少,盐分如果增加就会累积在体内无法排出,因此冬季饮食宜清淡、多酸少盐;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品,如动物的脑子、脊髓、内脏、蛋黄、贝壳类(如蚌)、软体类(如鱿鱼、墨鱼、鱼籽)等。

  6.合理运动,避免晨练

  

  冬季适当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运动强度以身体微汗、不感到疲劳为准。但应避免晨练,此时锻炼,机体因受寒冷刺激,加之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7.心态平衡,情志淡定

  

  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放宽胸怀,避免情绪起伏太大、过度劳累、失眠、焦虑,保持心平气和。

  8.定期监测,规范用药

  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异常指标,对于血压波动明显,控制不理想者,及时专科诊治,规范用药,以免引起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必要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

  

  一旦心脑血管病突发如何自救呢?

  晕厥:

  发作前一般无特殊症状,或自觉头晕、恶心,很快眼前发黑,全身软弱无力而倒下。这时千万不可随意搬动患者,迅速让患者平卧,头部可略放低,并偏向一侧。保持周围空气清新、流通,维持伤病员呼吸道畅通,解开衣领、腰带,或掐压患者人中予以刺激,促其清醒,并检查口鼻腔内是否有分泌物及呕吐物,若有应及时清理以防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第一时间拨打。如果患者本人在发作期有心慌头晕的情况,一定要立刻停止活动,就近坐下来,避免失去意识后摔伤。

  心脏病:

  突遇心脏病发作,要立即让患者休息,并助其处于疼痛最轻的体位,不要随便搬动,迅速拨打急救电话。解开衣领腰带,保持病人平静,有条件可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1—2分钟发挥药效。若症状无缓解,5分钟后可再含服一片。多次含药无效,且症状不断加重,可怀疑心肌梗死发生,密切观察意识、呼吸及循环体征。千万不要夜间发病等待天亮再去看病。

  脑血管病:

  疾病发作时一般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运动和语言障碍等症状,此时要及早识别脑血管意外的早期迹象,及时呼叫紧急医疗服务。将伤员安置在一个舒适的体位,(头略抬高或半卧位),要求伤病员不要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误吸,清理呕吐物。因患者咽部可能麻痹,应限制吞咽,限制饮食。用担架平稳搬动病人,尽量少震动,防止颠簸。因为您无法判断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所以不要盲目在家中用药,可以给病人测血压,以便急救人员到来的时候告知。

更多详细信息请







































北京哪家医院的白癜风专科好
哪里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hl/6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