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6个南京现象据说傲视全国,速冻
昨天还是梅林香里欢声笑语的“小阳春”,今天瞬间变得寒风飒飒,妈妈牌秋裤又要迅速上线了。这般“速冻”式降温,南京人都见怪不怪了,所谓“一周如四季,四季只剩冬夏”。
除了这变幻莫测的天气堪称“南京现象”外,其实南京这个座城市还有其他独特之处。今天D姐就与大家谈谈自己印象中的“南京现象”,不知你们是否有相似体验?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交通——车多不封堵城南京真的不是“堵城”。这话说出来,可能不少朋友要开怼了。不能说南京不堵,放眼中国,还真没几座城市能做到完全不堵。春节期间,连七、八线开外的小城市都堵成了心肌梗塞。南京自年以来,在治理城市拥堵方面的进步,是切实可见的。
《年第一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南京的拥堵高居全国第6名,而在年公布的数据中则下降至第26名,年降至第29位,今年南京排名第27。
“南京现象”还有深层的含义。与拥堵排名下降的同时,南京的机动车保有量仍逐日上升。目前南京汽车拥有量早已超过万辆,年平均每天都有辆新车上牌。
南京一直都在治理交通拥堵上花了大力气。城西干道和江东路的改造,大大缓解了城市西边的压力;目前南京已建成9条过江通道,现已有7条地铁运行;交通出行管制更加严格,限牌限号限行;南京网约车发展迅速,共享出行改变传统出行模式……期待南京的交通未来会更好。
2.楼市——房价一言难尽
虽然年年都有人唱衰楼市迟早要崩,但眼见他年年起高楼,却从未见他楼“塌”了。
去年南京的房价一路高歌猛进,虽然年底急刹车,但年形势仍不容乐观。年全国各省会城市房价排名,南京由于下半年房价快速上涨而超过了广州和杭州,在各省城中位列第一。平心而论,目前南京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仍与一线城市广州有不小的差距。
据报道,年南京有超10万套新房上市,楼市或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然而就实际情况而言,供过于求得起,大概才是现实吧。年南京全城迎来3万+时代,包括江浦、迈皋桥、燕子矶、仙林湖、青龙小镇、麒麟、南部新城、九龙湖、南站等板块。
其实房价一路突飞猛涨,并非南京独有现象,不少二三线城市(尤其沿海城市、省会城市等)房价也涨势迅猛。只是对于南京而言,工资很低调,房价却很傲娇,着实让人无奈。
3.教育——大中小学并进
江苏教育大省,南京作为省会,汇聚了大量优秀的教育资源。不仅高校荟萃,中小学名校同样出彩。
南京的高校不仅数量多,而且文理综合都较齐备。就学风而言,南京高校的风气大多诚朴务实、低调专注。南京的高中有四大名校,即南师附中、金陵中学、中华中学、南京一中。在不少人看来,南外则算的上超级名校了,每年升入常春藤盟校的人数,基本可以看齐北京中学、人大附中了。南京的小学里也有令人如雷贯耳的名字,如琅琊路小学、力学小学、拉萨路小学等。
南京的学校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不算短的历史。如南师附中便有年的历史,可追溯至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奏设的三江师范学堂附属中学堂。再如南师大附属小学,也有百年历史了。
在南京生活,优厚的教育资源绝对是极为吸引人的条件。当然,对优秀教育资源的竞争同样十分激烈。想要进入名校,即便是小学,都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生活在这样重视教育的城市氛围里,对子女的成长教育自有良好影响。
4.阅读——转角遇见书店
相信你的朋友圈里曾出现过“南京值得一去的N家书店”、“南京最美十大书店”等等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意识到,南京人对书店、对阅读仍旧保持着敬意。
新街口有新华书店和大众书局,五台山有先锋书店,汉口路还有个唯楚书店。前三个书店南京人都熟悉,来南京的朋友,总会慕名去先锋书店,这里往往还会举办些沙龙活动,请作家、学者与大家畅谈,轻松而充实。最后的唯楚,是坐落在寻常街巷一隅的一家二手旧书店。店面素净,店内安静,书卷气息缭绕。这是寻常饭后散步,人们喜欢晃荡进去的那种书店,闲适而有意思。
南京人爱看书。记得孟非在有一期电视节目里曾提到,南京人爱看书,南京也出作家,像毕飞宇、叶兆言、苏童等。根据去年的数据来看,南京九成以上居民有阅读行为,超过了江苏省平均阅读量。
5.观灯——秦淮灯会盛事南京人过元宵节少不了灯会,秦淮灯会更是盛名在外,“天下第一灯会”,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年年花市灯如昼,月与灯依旧,灯下人影双双,一派祥和。
早在千年前的东晋,这个追求风流气度的朝代,元宵佳节,秦淮河两侧的豪门贵族都纷纷张灯结彩。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时期,倡导灯会,与民同乐,其后南京逐渐有了“秦淮灯彩甲天下”的美誉。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就是古代的灯会。
今年元宵节秦淮灯会吸引了70万游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用在这里非常写实。拥挤的人潮其实令观灯的体验大打折扣。
至于秦淮河灯会为何如此吸引人?除了灯会盛名在外,不少游客希望在朋友圈里留下到此一游的证明。此外大概还在于,如今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已渐渐成为人们对古代江南文化乡愁的寄托了。想想谁没读过几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呢?所以说,乌衣巷,秦淮河,已然是一种情节。
6.赏梅——踏春赏花雅兴
到东京看樱花,到洛阳看牡丹,到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到南京呢,自然是看梅花。确切来讲,南京人爱梅花,爱赏梅花,更将她作为市花。梅花元素也融入了许多公共设施标志中,如地铁票。
梅,百花独先,千古风流,自古便得文人墨客偏爱。作为“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往往象征着不惧严寒、清高傲然的品格,这样的性情也历来被诗人称赞。
南京人与梅有千年的缘分,算起来岂止三生三世?南京自六朝起便开始植梅了,延绵至今,亘古不衰,已有多年历史。
在南京,梅花仍旧冰清玉洁、疏影清雅,但多了几分热闹,少了些许寂寥冷清。南京梅花种类繁多,如白梅、绿梅、朱砂(红梅)、宫粉(粉红)、黄梅、情人梅,更不乏如“别角晚水”等花瓣繁复的珍贵品种。每到赏梅时节,各色梅花绽开,云蒸霞蔚,风姿卓越,笑迎赏花人。
南京赏梅的好去处也不少。梅花山作为中国四大梅区之一,自是首选之地。今年梅花山作为“南京国际梅花节”的主会场,全区共有梅花3万5千余株,多个品种。
上个周末恰好天公作美,天气格外温暖,南京人纷纷携眷唤友,踏春赏花,其乐融融。朋友圈与新闻端上几乎被赏梅的消息刷爆,南京人的赏梅热情在国内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总而言之,南京带给D姐的印象:一半现实,一半梦想;一半物质,一半人文。切切实实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有压力和挣扎,也有慰藉和愉悦。南京融合了现代都市节奏与传统人文精髓,于我们而言,在努力工作生活之外,仍能静享一点清欢雅趣,亦不失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大乐趣。由衷希望南京这座城市,未来会更好。
今天留言聊一聊
#让你印象深刻的“南京现象”是?#
留言点赞获得前十的宝宝
每人一张10元快车直抵券哟~
???
策划:余红俐
撰稿:余红俐
监制:唐 旭
审核:邢大运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hl/8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突发心梗如何急救医生教你3个靠谱方法
- 下一篇文章: 瓦房店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