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君老师心电图是早期诊断心梗的关键
心电图是早期诊断心梗的关键
李丽君
西安医院
我国心血管病的流行趋势严峻。《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年》显示,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快速攀升,达2.9亿,其中心肌梗死万例,年轻化趋势明显。ChinaPEACE研究显示,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年约3.7例/10万人,年增至15.8例/10万人,全部心肌梗死患者中,86%是STEMI。
医院刘明波等研究发现,中国农村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较城市明显增加,已经成为“重灾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STEMI导致死亡患者中,约50%在发病后1小时内死于院外,多由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心室颤动所致。
STEMI10年间(-年),总体治疗强度、手术量、检查增加医疗费用增加。但是,医院内总死亡率下降不明显。心血管疾病带病生存人数不断增加,这些患者不仅劳动能力下降,而且需要更多医疗服务维护,给个人、家庭和国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和劳动力损失。各医院医疗质量差距大,在校正影响因素后,病死率仍相差10倍,医院的医疗质量差距更大。
STEMI总死亡率降低不著、心肌梗死后带病生存病例增加,究其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延误和就诊以后医疗系统内的延误。这种时间的延误,使许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我国STEMI患者每年发病50万-70万,能够得到再灌注治疗仅约5%,而在5%中仅有16.7%能够得到及时的再灌注治疗,根据美国及中国的相关指南标准,平均开始溶栓时间(Door-to-Needle,D-to-N)30分钟,入门-球囊时间(D-to-B)90分钟。STEMI救治的关键在于“时间”-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及时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诊断STEMI。杜克大学临床研究所冼颖教授和我们分享了美国STEMI救治系统的建设经验,在如何争取STEMI救治的宝贵时间中提到首要条件是,EMS(医疗救治系统)院前心电图判断STEMI;医院前完成再灌注治疗准备清单;判断是否将病人直接送至可行直接PCI的医院。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要求10min内完成首份心电图。尽管心肌酶是诊断STEMI的主要指标,但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最初的黄金救治时间,心肌酶常常并未升高而难以及时提供临床早期诊断STEMI的依据。心电图是诊断STEMI的主要手段,没有心电图就没有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心电图是早期及时诊断心肌梗死的关键指标。
然而现实是,只有1/3的STEMI的心电图是典型的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改变。面对不典型的心电图,医院心内科及急诊科的低年资医生往往也难以及时、准确地诊断STEMI。然而,医院、医院的医生,以及院前急救医生,这些大多数在第一时间接触STEMI患者的医生,则难以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心电图。同时,在STEMI发病的最初1小时,更是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时间,及时识别心律失常尤其重要。不仅是STEMI心电图不典型,有相当一部分STEMI患者的临床症状也不典型,不是表现为典型的胸骨后压榨样疼痛,而不少的临床表现是呼吸困难、腹痛甚至消化不良或乏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线、医院得到了快速发展,无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医疗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小。然而,医院,则留不住病人,也难以留住优秀的医生。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推动困难。医院优质资源鞭长莫及基层一线需求,医院医疗质量不尽如人意。医院的医生能在医疗实践中获得及时地技术指导并不断地提高,使STEMI患者在首次医疗接触时就能得到及时准确地诊断、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规范的治疗,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胸痛中心建立完善了一系列的胸痛患者救治流程、全方位地教育患者尽早就诊,医院医生继续医学教育等措施,缩短了STEMI患者的急救时间,取得了成绩。但是,医院一线医生的诊疗技术的欠缺,显然不是几次学习班授课就能解决。青年医生的医术提高,离不开临床上级医师的帮和带,离不开临床经验的日积月累。
依据国家“互联网+”政策概念,远程心电网络建设紧扣国家“互联网+”政策,让STEMI能在院前及时诊断、“一键式”启动、规范救治得以落实,不仅为STEMI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黄金时间,而且为首次接触STEMI的基层医生和一线医生搭建了接受高质量医学指导的平台,真正地实现了继续医学教育,将优秀的医学专家的精湛查房,落实到了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国家“互联网+”政策、远程心电网络系统的实施,受惠于患者、医院。
通过远程、心电监测急救传输系统,可将患者12导联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糖等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到胸痛医院乃至优秀的顶级专家。相关科室专家从诊断到治疗给予医院甚至偏远地区的乡村医生、急救车上的医生专业的实时指导,从而把STEMI的诊治功能延展到患者家中及急救车移动载体等,不受时间、地点的影响,实现STEMI患者院前、院中无缝隙衔接的网络模式。
从医院甚至直达乡村医疗室,建设系统远程心电监测系统网络,使其成为胸痛中心的远程虚拟附属机构。医院或胸痛中心为救治半径,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的患者都能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基层医生第一时间判读患者心电信息,如基层医生判读诊断有困难,通过远程心电监测系统传医院判读,并指导其对患者进一步诊疗。如有必要,可同医院判读甚至顶级专家的会诊指导。从而形成以远程心电网络系统为工具,以胸医院作为整体协调和指导中心,辐射急救中心,乡村诊室、医院,医院、医院的胸痛中心网络化诊治模式,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同时,我们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医院是第一级医疗救治中心,医院是国家近年大力扶持的医疗机构,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医院,更需要优秀的医生和医疗技术,更需要先进的医疗理念。互联网+的渗透、远程移动心电监测网络系统的建立,利国利民。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目前已经具有12导联心电图实时监护报警功能的动态心电图设备,在患者携带动态心电监护仪的同时,随时随地受到24小时12导联的心电监护,可进一步提高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监护效能。在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移动医疗技术应该包括移动健康技术、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智能手机连接设备、可穿戴无线设备、手持成像平台和微型传感技术。凭借智能手机健康应用程序,毫无疑问,数字医学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集成电路的发明者GordonMoore发布的定律提示,技术进步会呈现指数性增长,其结果是,与二十世纪百年发展相比,我们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证21世纪发展的宏图。如此未来情景展示出,有必要制定“决策支持系统”(犹如当今飞行员使用的系统),帮助医生浏览复杂的信息。近期有研究,将器质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配到智能诊所,使用智能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便携式超声仪,或者常规临床评估。结果表明,随机接受移动医疗协助更及时调整手术和干预措施,更少的住院次数和死亡率。
纵跨我国心血管病社区防治60年,回首过往展望未来,不同的经验和观点,碰撞、交流、创新就是心血管病防治的升级,必将推动我国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发展。将STEMI的救治作为机遇,迎合互联网+的时代,建立和普及远程传输系统,创立新的STEMI救治模式,让每位STEMI患者都能获得及时准确地诊断和规范地救治,让基层一线医生能得到及时指导和锻炼,让三级诊疗制度早日真正实现。期待互联网+医疗、移动远程心电监测网络,将带给医疗救治体系的巨大变革。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内容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白癜风早期治疗好吗长沙治疗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1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绿色通道脑卒中心肌梗塞紧急救治
- 下一篇文章: 重视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的两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