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
中国循环杂志刊文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文章纳入了年01月至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例[其中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死亡率6.42%;余例患者为生存组。本文认为,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16项独立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
白细胞计数是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既往研究也证实,住院期间AMI死亡患者较生存患者有更高的白细胞计数,且与心功能分级、肌酐水平、肌钙蛋白I峰值浓度正相关;白细胞计数高与AMI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不良风险的发生有关。女性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更高。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传统危险因素,但却是住院期间AMI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
“吸烟”及“肥胖”是冠心病公认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吸烟”及BMI高的患者住院死亡率反而更低。
“吸烟”者多为年轻男性,少合并症;戒烟者则多为老年人并多种合并症、慢性病史,经过多因素校正分析后,真正的结果与统计数据相反,戒烟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肥胖”患者更有可能接受更优的药物治疗方案及侵入治疗策略;且早有研究表明由于正常体重患者受到恶病质的有害影响,而并不是肥胖本身会带来有益影响;体重指数对AMI患者预后的影响可能因年龄而异。吸烟及肥胖是目前公认的影响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因此心肌梗死后患者仍应戒烟并且维持体重指数BMI在18.5~24.9。本文研究结果与国际性数据库下较流行的Grace评分不完全一致,但本研究只纳入了来自中国的患者,相信依然有很高的参考意义。和圈内两位朋友合作了一个保险知识星球,内容涉及保险原理、产品介绍、营销培训、两核建议等。欢迎加入。文献pdf已上传知识星球。
珞珞如宁石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10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20分钟hel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