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心梗离我们还有多远
本视频是一部为了防治心梗而拍摄的微电影,旨在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心梗,并有效防治心梗。(视频转载来源为:F,期待,在此表示感谢,如涉及版权问题可以联系客服小编)
噩耗年8月,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推拿研究所所长程英武教授在门诊工作时因心肌梗死去世,享年49岁;不到2个月的时间,年10月5日晚,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先生因突发心肌梗塞去世,享年44岁;
都是行业翘楚,都正值壮年,都正走在创造价值的巅峰之路上,他们的离去是家庭、单位、行业的巨大损失。
根据相关数据,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的主要死因,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持续上升。我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多达55万。也就是说,每天至少有多人猝死。猝死的原因有很多,冠心病、脑出血、肺栓塞等,但心源性猝死比例最大,占到了非事故性突发性死亡的80%,其中又有80%源于心肌梗死!可能在大众印象中,心梗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可最近接连不断的惨案让大家心惊胆颤,心肌梗塞正越来越多发生在中青年身上!
心梗(MI)是持续性缺氧缺血所引起的心肌不可逆坏死。
心梗究竟多可怕,它为什么会致命?
心梗其实就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
心梗发生的原理很简单:心脏血管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进而坏死。如果大面积心肌坏死,心脏就停止工作。如果把我们的身体比作一台汽车,心脏就是发动机,冠状动脉是发动机的输油管,冠状动脉如果因为血栓被完全堵住,心肌就没有了供油,这时就会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发动机报废(致命)。
即使能通过介入手术或药物治疗及时开通输油管,挽救了生命,可坏死的心肌细胞也不能重生,原来六缸的发动机可能只剩下四缸的动力,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所以,心梗真的非常可怕!
常见症状包括胸闷,气紧,出汗,乏力,胸前不适,胃部难受,还可以牵涉颈部,下颌以及肩部。男女症状不太一样。出冷汗,左臂不适在男性更为常见。
大约一半的猝死于冠心病的男人之前都没有任何症状。也就是说即便你没有任何症状,你仍然可能患有心脏病。 一旦心梗发生,最重要的是疏通血管以减少对心肌的损害。网络流传的种种自救,最有效的还是在有类似症状时马上叫救护车或医院注意了!六类人群容易被心梗袭击
女性在绝经前有雌激素的保护,所以中年女性很少会发生心梗。而针对中年男性,除了常规的心梗危险因素外,我想强调六点。
一、精神压力大
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不是药物可以治疗的。年轻的心梗患者,从事金融行业、IT行业的往往比较多,长期高负荷、高度紧张的工作,会让血液中的儿茶酚胺持续增高,血管内皮细胞容易受损,引发局部血管斑块破裂,形成血栓。
正所谓“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如果弓弦长期绷紧,后果堪忧。许多患者劫后余生,都非常后悔,我都建议他们不要再从事类似的高负荷工作。
二、睡眠不足
睡眠不仅包括睡眠时间,还包括睡眠质量。长期的睡眠不足,熬夜(睡眠剥夺)也是心梗的一大帮凶。
举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有一个女性患者,在冠心病植入支架后半年发生胸痛,再次手术显示原来正常的血管居然又在半年内出现严重阻塞,在第一次手术后她也严格遵医嘱服药与规避风险了,就只有一条——她需要长期在晚上照顾脑梗的亲人,每日的睡眠不足2小时,人为的睡眠剥夺,结果让人瞠目结舌!所以睡眠真的非常重要。
三、吸烟,包括二手烟
尼古丁的危害众所周知,它同时也是心梗的最大帮凶。
一般来说,非常年轻的心梗患者,往往同时犯了上面三条大忌。
四、“三高”人群
即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
这是众所周知是冠心病危险因素,也是三种慢性病,重在长期控制,它们的危害是缓慢的、全面的,往往需要数十年才能发病,所以不能引起某些患者的重视,但一旦犯病,都是复杂的、多系统的棘手疾病,如冠心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脑动脉硬化、外周动脉硬化等等。
五、不良生活方式
如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
六、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家族有早发冠心病史(<50岁)的患者冠心病发病率高。另外一种值得重视的遗传疾病是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我们经常收治一些很消瘦的老太太,患有严重的冠心病,没有其他的危险因素,只是检查发现血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都很高,嘱咐子女均去检查血脂,发现普遍都很高。
所以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临床诊断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的标准为:总胆固醇>8mmol/L,且合并脂肪瘤形成(往往在内眦处)。
心梗救治,牢记两个“”
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应针对公众加强救治心梗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大家牢记两个“”: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把握分钟的黄金救治时间,莫让时间成为生命的阻碍。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太心脏协会主席霍勇表示,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的成功与否。
第一,及时辨别心梗。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指出,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或偏左部位出现疼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
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应提高警惕。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需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绝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第二,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葛均波指出,1/4的患者不会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从而延误抢救时机。
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告诉记者,统计发现,心梗患医院就诊,只有不到26%的人通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存在很多弊端。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拨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
其次,医院的情况,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医院可以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第三,平静地等待救援。
葛均波表示,如果病人存在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但如果没有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时,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可以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的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第四,配合医生的工作。
葛均波指出,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的危险因素制作“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本文来源于网络,旨在分享,如有涉及到版权侵权请联系小编处理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北京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1640.html
- 上一篇文章: 健康课堂心梗预防自救对策
- 下一篇文章: 你知道吗打呼噜可能会诱发高血压脑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