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症状隐藏大疾病社区医生识别心梗征兆挽救
昨日,71岁的张大爷在鬼门关前溜达了一圈,如果不是蓟门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及时且正确的判断,他的心梗症状差点就被当成感冒症状而忽视。
日常训练关键时刻见成效
张大爷因近两天有点咳嗽伴随喘憋气短、有痰、全身无力,认为可能是天气凉感冒了。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蓟门里社区卫生中心,想开点感冒药回家对付一下。
接诊的全科医生王琪在了解完大爷的病情后,“喘憋气短”这个症状引起了他的高度警惕,随即为老人开了一个心电图检查。结果果然不容乐观,心电图提示为心梗。
王琪立刻稳定老人平躺体位,并汇报全科主任丽英开展院内急救。李寒副院长、丽主任带领医疗组、护理组分头行动、全力抢救,吸氧、静脉点滴、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可定药物,同时刘静文医生通知家属并联系急救车转送北医三院,并反复拨打急救热线,跟进急救车救援进度。
抢救有条不絮、配合默契、严格规范,老人最后顺利转诊北医三院进一步抢救。
一个老人的心梗救治背后是一个团队的默契付出,这与平日里的日常急诊急救培训演练分不开。如果当时王琪医生忽略了老人喘憋气短这一小症状,后果又将如何?
医务人员
生命没有如果,不会给我们彩排的机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我们深知肩负的责任。
急性心肌梗死
心血管病专家都喜欢提心血管病事件链:患者会因为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左室肥厚,然后逐步发展为心肌梗死、左室重构、心室扩张、充血性心力衰竭,最后到终末期心脏病死亡。
“如果能走完这条事件链还算幸运,但每年至少有万中国人死在了心肌梗死这个阶段,医院救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防治资讯部主任陈伟伟教授说,尽管急性心梗的死亡人群主要是老年人,但年轻人急性心梗发病率的增长速度最快,必须引起警惕。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你是心梗高危人群吗?
近日新发布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年修订版)》指出,如果你是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那么,你是一个极高危患者,10年内发生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几率高达20%以上,即5个患者中就有一个患者会发生这种情况。
如果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度增高或年龄在40岁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则属于高危人群,发生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几率在10%-20%左右。
如果你年轻,十年内发生心肌梗死可能性不大,但如果你有风险暴露(如吸烟、肥胖),那么在你的余生阶段,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会升高,到6、70岁时发生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会高于同龄人,达到20%以上。
为此,新版指南强调,年龄小于55岁的人群应贵阳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6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禅医心发布年轻人心梗更凶险,留意心梗
- 下一篇文章: 沙棘自然界活性成分最全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