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出早搏到底是什么
心电图是临床常用的检查,也是体检中的必查项目,通过心电图医生可以最直观得出一些检查结论如: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窦性心律过缓、早搏等等。那么,何为早搏呢?
早搏,也叫期前收缩,是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如心房颤动)心律的基础上。可偶发或频发,可以不规则或规则地在每一个或每数个正常搏动后发生,形成二联律等。
有些正常人可以出现早搏,还有些则是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于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
早搏一般有什么症状?
绝大多数情况下,早搏表现为心跳间歇感,或者有患者描述为“偷停”,就是感觉突然心跳提前一下,或者停了一跳。也有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症状,是因为体检或因为别的病就诊时发现。
需要指出的是,有很多人往往因为一些不明确的症状,比如胸闷、失眠等等就诊,结果碰巧发现有早搏,于是自己都轻率地把这些症状归咎于早搏,但这往往是错误的判断,尤其是很多更年期女性,可能检查发现数十次到几千次早搏,但把整天的烦躁、胸闷、发热出汗等等不适都归因于早搏,这肯定是错误的。应该做妇科或内分泌等检查,也有相当多的患者其实是焦虑症等精神症状。
早搏需要做什么检查?
若要了解早搏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通常需要做24小时心电图检查,也称之为Holter。另外,可以考虑做心脏超声看看心脏是否有明确的结构性病变。一般而言,有明确器质性心脏病的早搏相对临床上治疗的必要性要高一些,但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少数人需要CT或者磁共振甚至基因或免疫检查帮助诊断。
切勿忽视早搏危害
绝大多数早搏是没有生命危险的,尤其是房性早搏,几乎不用担心有什么危险性。不过早搏的存在,会使得心脏收缩的正常顺序被打乱,过多的早搏可能不同程度地影响心脏射血功能,甚至引起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主要是出于不适或者因为体检发现早搏担心有危害才就诊的。
其次,部分患者有可能会因为早搏导致心脏扩大甚至心力衰竭,这一般见于频繁的室性早搏,比如长期每天超过1万次甚至更多数目室性早搏。
但有些患者可能是因为心肌病引发早搏,所以,早搏和心肌病互为因果,最终的判断需要消融或者药物控制了早搏后观察3-4月之后通过复查超声和心电图才能明确。
检查出“心脏早搏”到底要不要治疗?
引起早搏最常见的原因就是老化。换句话说,老年人出现房性早搏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很多老年人因为发现房性早搏或者少量室性早搏就惶惶不安,四处求医,大量吃药,其实大可不必。绝大多数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都不会有生命危险,可以被称为良性早搏,是无需特殊治疗的,也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治愈。
尽管绝大多数早搏(尤其是房性早搏)不具有危害或生命危险,但是还是建议大家发现早搏之后应该找专科医生评估,对于确实有危险的一些早搏患者应该积极治疗,包括导管消融甚至个别人需要植入ICD(埋藏式除颤器)。
早搏患者分几种情况:
(1)房性或室性早搏如果经过评估属于良性早搏并且数目在5千次/日以内,症状不明显者,可以不予治疗。如果症状明显者可以给予适当的药物控制。
(2)房性早搏(以下简称:房早)无论数目多少,原则上不考虑消融,一来没有危险,而可以发生房早的部位太多,而上手术台后多数人往往不能诱发早搏,难以消融彻底。
(3)频发的室早,多数是可以通过消融根除的。但也取决于其所在部位和医生的经验水平。有些室早可能起源于紧邻心脏传导系统(也就是指挥心脏正常跳动的电线系统)或者靠近冠状动脉,消融时往往投鼠忌器,可能导致放弃消融或不能彻底,需要权衡利弊来决定治疗方案。
保护身体“重地”还要多防多查
除了自然老化以外,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损害,包括缺血、感染、炎症等等也会引发心脏早搏。正常情况下心肌负责收缩,不应该发放电冲动,早搏一旦出现,就意味着心脏某个部位肌肉有病变发放了电冲动。
因此,除了自然的衰老,我们应该尽量有良好的饮食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尽量远离各种损害心脏的疾病。各种代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甲亢、高脂血症等,另外诸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肌炎或心肌病等,都容易引起早搏。
祖凌云主任医师副教授
北医三院心内科出诊时间周一下午(高血压门诊)周三全天擅长疾病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症/心力衰竭/心脏病
长按濡備綍纭畾鐧界櫆椋庣梾鍥?鍖椾含鍝鍖婚櫌娌荤枟鐧界櫆椋庢湳濂?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7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可吸收支架治疗心肌梗死效果良好
- 下一篇文章: 糖化血清白蛋白与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