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考真题精讲病毒性心肌炎
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是:
A.风疹
B.呼吸道合胞病毒
C.流感
D.单纯性疱疹
E.柯萨奇B组病毒
E
专业综合-循环系统-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一种心肌炎症性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致病病原体包括柯萨奇B组病毒、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的心肌炎最为常见,本题正确答案为E选项。
病毒性心肌炎其他不太常见的病原体包括人类腺病毒、流感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HIV等。
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病原体以及药物损伤、自身免疫疾病等均可引起心肌炎,但相对于病毒性心肌炎均属少见。
除病毒性心肌炎外,常见的心肌疾病主要包括扩张型心肌病和肥厚型心肌病。
①病毒性心肌炎常见于年轻患者,患者在起病前1~3周常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前驱感染后,典型的起病症状多为运动后胸闷、气促、心慌等,轻者可近似于无症状,重者可出现心源性休克及猝死。查体时可发现心律失常及心脏杂音(多见心尖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②病毒性心肌炎的常见心电图改变为S-T段改变及心律失常。胸片可显示心影扩大。超声心动图可显示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等。实验室检查可有心肌酶增高,炎性指标增高等。
病毒性心肌炎的确诊标准为心内膜、心肌或心包组织检出病毒、病毒抗原等。
③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主要根据典型的病毒前驱感染史、相应临床表现、心电图和心肌酶学检出等进行临床诊断,除病情复杂、反复治疗无效的患者外一般不用心脏组织活检。
病毒性心肌炎的鉴别诊断主要包括甲亢、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等。
④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以休息和护心等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如出现明显心衰症状时可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ACEI等;出现心律失常时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脏骤停时可使用临时起搏器。
病毒性心肌炎发作时胸闷、气促的症状可与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的症状类似,两者可从症状的轻重、持续时间、缓解因素,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冠脉造影检查、血清心肌酶谱检查等进行鉴别。
1)病毒性心肌炎
①发作时的症状通常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休息后可恢复;
②心电图仅可见轻度ST移位和T波倒置,当心肌炎合并心包炎时可有ST段广泛抬高,少数患者甚至出现病理性Q波,但心电图变化无特征性的随时间改变的趋势;
③血清心肌酶谱CK-MB和cTNT、cTNI可增高,无特征性随时间变化趋势;
④如行冠脉造影,通常无明显冠脉狭窄的表现。
2)心绞痛(以劳力性心绞痛为例)
①发作时胸痛胸闷明显,症状较心肌炎重,多存在诱发心肌缺血的相关诱因如劳动和激动,持续时间为数分钟,休息或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症状;
②心电图检查可见代表缺血部位的导联出现ST段压低,可有T波倒置,症状缓解后心电图改变多可恢复;
③冠脉CT及冠脉造影可发现冠脉明显狭窄。
3)心肌梗死
①发作时胸痛的症状较心绞痛更为剧烈、持久、难以缓解;
②发作时典型的心电图改变为ST段弓背向上抬高、宽而深的病理性Q波、T波倒置,且心电图随时间改变有一定的规律(T波高大→ST段弓背向上抬高→出现病理性Q波→ST段基本恢复→T波倒置);
③心肌酶谱如肌红蛋白、CK-MB和cTNT、cTNI的改变同样有一定的规律;
④冠脉造影可发现冠脉明显狭窄。
执考助手
丁香园出品
ou
执考路漫漫,且行且珍惜。
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包含十年执考真题的「掌上题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8286.html
- 上一篇文章: 慢性病防制心肌梗死冬天更易发作日常
- 下一篇文章: 端粒长度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