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无痛性心肌梗死更危险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

受访嘉宾:

董鹏,医院心内二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张斌,医院心内二科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66岁的李大妈是周围人眼中的运动达人,平时没事就喜欢打打球、练练太极,身体好得让年轻人都羡慕。可上周三早上,李大妈在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时却发生了意外。

在公园晨练时突然晕倒,随及一起晨医院。医生说她是急性心肌梗死,幸亏送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李大妈很纳闷“自己好好的,胸口不痛不闷,怎么就出现了心梗呢”?

冠心病患者中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危险最大,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急性心梗一定是痛得“要死不活的”。但是,在临床上有不少患者像李大妈一样,发病前没有任何明显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以提前预防吗?本报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中国医科大学医院心内二科主任董鹏和心内科主治医师张斌,请他们给大家谈谈这“要命的无痛性心梗”。

三分之一患者发病时没有明显疼痛感

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症状是心肌短暂缺血,医学上将此症状称为“心绞痛”。但是,很多“心绞痛”患者并不会表现为胸痛,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会体现在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或不适,如胸闷、憋气、腹部胀气、腹痛、恶心、头痛等。

无痛性心梗多发生于糖尿病、脑梗死或心衰的老年患者,容易漏诊,病死率较高,应该引起广大医患的注意。

心梗了,为什么心脏不发出信号?在董鹏看来,最主要的原因是心脏疼痛警报系统失灵了。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冠状动脉病变部位不同,对疼痛敏感不一样,发生心内膜下心肌梗死时可无疼痛感觉。如病变在右冠状动脉,则对疼痛不甚敏感;有的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其次是个体差异,人对疼痛敏感不一样。有些老年人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没有感觉到疼痛,是因为老年人全身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迟钝,对疼痛敏感性降低,如果合并脑梗死、脑萎缩或痴呆,语言表达能力下降,患者说不出来便掩盖了病情。还有就是无痛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长年的糖尿病会损害周围神经,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这样便会使痛觉变得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长年吸烟、过度紧张、疲劳等情况,也可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无痛性心肌梗死比一般心梗更“要命”

讲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问:“无痛性心肌梗死与一般心梗哪个更严重?”专家给出的答案是无痛性心肌梗死更严重。

因为有部分无痛性心梗的患者开始就出现休克、急性心力衰竭,甚至突然猝死的也并不鲜见。一般冠心病、心梗的病变主要在冠状动脉主干或大的分支,较少累及小动脉或微动脉。而无痛性心梗的患者多合并糖尿病,长年的糖尿病会引起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而且病变弥漫,病变可从冠状动脉主干直到微小动脉,病变范围广,心肌损伤和坏死的范围大,对心功能影响严重,临床预后较一般心梗患者严重得多。

无痛性心梗好发于年龄较大、既往有长年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脑梗死和慢性心肌缺血病史的患者。对于有上述3个或3个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属于无痛性心梗的高危人群。

文/本报记者杨淑梦

本文刊于《中国家庭报》(年9月14日7版总第期)

身心护佑健康同行官方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10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