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闻速递青年人首发心肌梗死的可调整危
可调整危险因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其早期发现和防治。本研究旨在评估美国青年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期间各种可调整危险因素的患病率,性别、种族差异以及时间变化趋势。
该研究对年至年美国全国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确定因首次AMI住院的18-59岁的成年人。分析这些患者的患病率、种族和性别差异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血脂异常和药物滥用的时间变化趋势。
该研究包括余万例首次AMI的青年人(平均年龄50±7岁,71.5%例男性,58.3%为白种人,表1),其中,19.2%例为18至44岁,80.8%例为45至59岁。在18-44岁组中,吸烟(56.8%)、血脂异常(51.7%)和高血压(49.8%)最常见,90.3%的患者至少有1项危险因素。在45-59岁组,高血压(59.8%)、血脂异常(57.5%)和吸烟(51.9%)最常见,92%的患者至少有1项危险因素(核心图)。每个个体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存在显著性别(表2)和种族(表3)差异。女性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的患病率较高,男性患者血脂异常、药物滥用、吸烟较为普遍。除了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最近有所下降外,所有这些危险因素的患病率均短暂升高。不同性别和种族群体的趋势基本一致(图1-图5)。
首次AMI的青年人中,预防性措施可能更有效,可调整的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非常高并随时间逐渐升高。每个个体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的性别和种族差异。
表1研究人群的基线特征
图1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期间青年人中可调整的危险因素及其患病率随时间变化趋势
表2首次AMI期间可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发生率的性别差异
表3首次AMI期间可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的种族差异
图2可调整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患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显示年至年间18-44岁(A和B)和45-59岁(C和D)成人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期间选定的可调整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RFs)患病率的变化趋势。所有危险因素中均观察到患病率增加(Ptrend0.)。年至年期间,血脂异常发生率有所下降。
美国60岁前首次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超过90%患者存在至少1项的可调整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其中吸烟、血脂异常和高血压最为普遍。尽管存在与性别和种族相关的显著差异,但这些危险因素的患病率随时间推移而增加。社会人口统计学因素可能是导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和种族差异的原因,可用于提高预防保健的质量。
参考文献:
JAmCollCardiol;73:–84.
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10951.html
- 上一篇文章: 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心肌梗死抢救失败的危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