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三十年前,心梗发生率很低,现在得心



科里的一位老医生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三四十前,医院上班的时候哪有什么人得冠心病啊!两三个月遇到一个心肌梗死就算了不得了,现在隔三差五就能遇到这些病!

的确,30年过来了,我们的生活条件是越来越好,可这些比如心梗之类的疾病也是越来越常见了。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医生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

1、运动太少了,越来越懒

日常生活中大家的健身率都很低,全国几次调查基本都在百分之十几。而且都是退休人员会经常锻炼,中年人的锻炼率在人群中处于最低水平。据世界卫生组织总结,缺乏锻炼是世界第四大死因。那么日常锻炼真的有必要吗?数据比什么都可信。研究表明,每周锻炼两小时的人总死亡风险降低21%,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4%。

2、爱吃大鱼大肉,果蔬吃太少

以前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天天是吃糠吞菜。我们担心的都是如何避免营养不良,哪里会想到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症这些疾病呢。但是现在,餐桌上大鱼大肉很普遍,肥胖、心脏病、脑梗死却成了高发的疾病。

而且,太多的人没有每天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一项研究发现,大多数人每天的水果摄入量远远低于建议的标准,每天-克,只有40.7克,我想大部分人都没有做到。

3、家庭吃油超标了

国家卫健委员会曾经公布过数据,80%的家庭摄入过多的油过多!中国饮食指南中食用油的推荐摄入量是每人每天25-30克,而目前绝大多数的家庭是每人每天42克左右!脂肪摄入过多,除了引起肥胖外,还会导致血液中脂肪酸过多,容易引起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病。

4、腰带越来越长

中年发胖不是“发福”,其实是我们身体的一种祸害。肥胖会带来很多问题,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很多人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年轻时没觉得太多,不过等到10年后,我们的心、肝、肾等器官都会受到影响。

5、血压超标的多了

中科院高润霖院士在高血压抽样调查发现我国高血压的患病人数已经高达2.45亿人,但是重视自己的血压的人太少了。血压高是一种潜在危险因素,人到中年,不得不防。

6、吸烟戒不掉

大多数心肌梗死患者与吸烟和不良生活直接相关,吸烟更是心血管疾病最致命的因素。吸烟会产生血管活性物质的变化,减少血管舒张素,扩大收缩,导致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发。

7、压力大、睡得晚

研究发现,精神压力大或焦虑抑郁的人更容易患心脏病。而且还会增加引起心律失常,导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几率增加的发展有关。还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只要一周熬夜2次以上,临床上就属于睡眠不足。这也可能诱发一些慢性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

医生在这里建议大家多做一点这些事情,每天吃点粗粮谷物;吃一小把坚果;保持一个好心态;经常运动,每天吃一斤蔬菜;晚上十一点前就要睡觉。做到这些,远离心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14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