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
一、概述根据临床实用的原则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两类。这两类之间在病理上有所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必须具备下列三条标准中的两条。
1)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
2)心电图的动态演变;
3)心肌梗死的血清心肌标记物浓度的动态演变。
二、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紧急处理
(一)一般治疗
1.监测:持续心电及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低氧血症。
2.卧床休息: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对血液动力学稳定且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卧床休息1-3天。
3.建立静脉通道;保持给药途径畅通。
4.镇痛:急性心肌梗死时,剧烈胸痛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并易诱发室性心律失常,应给予有效镇痛。可给吗啡3㎎静脉注射,必要时每5分钟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15㎎。
5.吸氧。有低氧血症者给予鼻导管吸氧,在严重左心衰竭或肺水肿和有机械并发症的患者,需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并机械通气。
(二)再灌注治疗
1.溶栓治疗:在6小时之内,使冠状动脉再通,可挽救濒临坏死的缺血心肌。溶栓治疗的适应征:
1)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起病时间小于12小时,年龄小于75岁。
2)溶栓剂可使用尿激酶或链激酶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2.介入治疗:能在入院90分钟内进行球囊扩张及植入冠脉内支架治疗。
(三)药物治疗
1.硝酸酯类药物:AMI早期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24-48小时。静脉滴注应从低剂量开始,即10微克开始,每5-10分钟增加5-10微克,直至症状控制。
2.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使用剂量应在-㎎/天,3天后改为50-㎎维持。氯吡格雷首次剂量-mg,以后剂量75-㎎/天维持,或替格瑞洛首剂mg,以后90mg,2次/日维持。
3.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iu/kg,Q12h。
4.B受体阻滞剂:降低心肌耗氧量,缩小梗死面积,降低病死率有肯定作用。应选择具有心脏选择性的药物,如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剂量应个体化,根据症状及心率和血压情况调整剂量。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抑制心肌重塑,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前壁心肌梗死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常用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6.调脂稳定斑块治疗:他汀类药物,高危患者他汀类立即加量口服如瑞舒伐他汀20mg,阿托伐他汀40-60mg,稳定后减半口服;
三、非ST段抬高的AMI的处理:
此类患者开始药物治疗除了避免大剂量溶栓治疗外,其他治疗与ST段抬高的患者治疗相同。
1.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使用。
2.低分子肝素:主张用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3.介入治疗:较为稳妥的策略是应首先对非ST段抬高的患者进行危险分层,低危险度的患者可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对于中危险度和高危险度的患者紧急介入治疗应为首选,而高危险度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应先插入IABP,尽可能使患者血压稳定再行介入治疗。
赞赏
长按鍖椾含鍝釜鍖婚櫌鐪嬬櫧鐧滈姣旇緝濂?澶嶆柟鏈ㄥ凹瀛滃叾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8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病例分享叶慧明急性下壁心梗大量血栓的
- 下一篇文章: 腺苷作为一种辅助治疗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