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家十三五重大慢病专项急性心肌梗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或“慢性病”)是目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年)》,年我国居民慢病死亡率达/10万,慢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为主要死因,且增长迅猛。这几大类疾病占总死亡的比例从年的65.5%增至年79.4%。更为严峻的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影响,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慢病仍呈快速增长态势。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管理改革方案》和《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基础研究、临床转化、循证评价、示范应用一体化布局,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部署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国际合作研究八个重点任务。专项实施期5年,从至年。

本次医心报道将聚焦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中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全程心肌保护体系研究”。该项研究将针对AMI后心力衰竭(HF)发生率高的问题,建立全程心肌保护的体系,降低AMI合并HF的发生率,规范AMI急诊救治的全程心肌保护流程。考核指标:建立例以上前瞻性AMI队列;形成行之有效、易于应用的AMI全程心肌保护关键技术,降低心肌梗死1年内HF发生率5%以上;获得对全程心肌保护关键技术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可靠评价依据;形成相关的临床规范,建成规范性的全程心肌保护体系。该研究由哈尔滨医科大学(医院)牵头,同时有全医院共同参与进行。

来源:《医心评论》号外

转载请注明“医心”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

赞赏

长按







































中科医院
国外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1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