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与贫血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obstructivecardiomyopathy,HOCM)和贫血,这两个看起来毫无关系的问题,其实背后暗藏玄机。临床思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就是“一元论”,可以帮我们理清问题的本质,那么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两者有没有交集。
知识点
1、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肌肥厚为特征,根据左心室流出道有无梗阻可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是否存在梗阻至关重要,因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危险程度及治疗策略与单纯肥厚型心肌病截然不同。
(一)梗阻性:安静状态下左心室腔压力与主动脉压力阶差30mmHg;
(二)隐匿性梗阻性:安静状态下左心室腔压力与主动脉压力阶差30mmHg,负荷运动后左心室腔压力与主动脉压力阶差30mmHg;
(三)非梗阻性:安静及负荷运动后左心室腔压力与主动脉压力阶差均30mmHg。
2、贫血基于不同的临床特点,贫血有不同的分类。如: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和增生低下性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上常从贫血发病的机制和病因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增多:
(1)红细胞自身异常:膜异常、酶异常、珠蛋白异常、血红素异常。
(2)红细胞周围环境异常:免疫性、血管性、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
(三)失血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10265.html
- 上一篇文章: 标本兼治如何防治由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
- 下一篇文章: 侠客行之民间中医程氏刺血疗法现代化研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