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维艰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突发心梗离世,
据知情人士透露,张锐过世主要因过度劳累,诱发心肌梗塞。
10月6日消息,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于今日凌晨三点因病去世,享年44岁。据知情人士透露,张锐过世主要因过度劳累,诱发心肌梗塞。
张锐,出生于年,安徽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年,张锐从网易副总编的岗位上离开,并于当年创立移动医疗平台“春雨医生”。此前他曾担任《京华时报》新闻中心主任、北京体育大学新闻教研室主任。他将自己的创业选择形容为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
春雨医生是国内首批移动医疗企业,主打的功能是在线问诊,已经接入医药电商、硬件厂商、搜索服务商、垂直类app等多种平台,据悉去年收入已经超过1亿元。但张锐的移动医疗之路却走得异常艰难,经历了多次转型调整。
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回忆,为了融资,张锐在两个月内见了一百多位投资人。完成B轮融资时,张锐已因压力太大引发斑秃,左边的头发全白了。尽管C轮融资请专业机构做了前期的梳理,但后期依然是张锐亲自与投资人谈。
去年底接受《博客天下》采访时,张锐曾表示,“我确实很焦虑”,且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早上又打起精神鼓励自己说,自己的产品解决了那么多人的痛苦,这么有价值,一定会拿到钱,只是“缘分不到”。从医多年的父亲跟他说,这是植物神经紊乱。
最终,资本寒冬没能打败春雨医生,但长期的劳累和焦虑却在身体上击垮了张锐。
张锐的突然离世引发圈内震惊和惋惜。创业尤其是互联网创业大都处于高压状态,加班成为常态,焦虑更是贯穿创业始终,更多的人看到的是融资上市的喜悦和荣誉,鲜有人能体会到每一位创业者背后承受的压力和焦虑。
张锐的离世也给所有的创业者们敲响了警钟:创业之路激情燃烧而又万般艰难,对创始人的磨砺及“磨损”都很大,大家多多珍重。
附:张锐在“清华大学创业引导课”上的演讲《医疗的未来》
本课主讲人为春雨医生CEO张锐先生。他针对其从事的医疗领域为我们讲述了医疗,尤其是移动医疗的未来。张锐先生先从著名的颠覆者定律说起,鼓励大家开拓未被满足需求的市场;再与我们分享了未来医疗的三个方向:医院去中心化,医生去中心化和医药去渠道化,并给我们呈现了几种具体的实践模式,例如将电商中最常见的B2C模式向外国实践得很好的C2B模式转变。同时也为我们讲述了流量型电商面临的巨大危机以及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颠覆者定律开拓尚未被满足需求的市场首先,我从颠覆者定律开始说起。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用户需求,而通过延续性的创新,我们创造出颠覆者路径,不再把焦点放在既有市场既有需求的满足,而是放到未知新市场,实现颠覆式创新。
春雨医生在移动医疗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春雨医生在移动医疗创造了一个新的领域——轻问诊。当时有人问我一个问题,医疗健康领域有没有尚未满足很多人群和尚未被发现的市场?年,中国的都市人群中身医院的人占4.8%,其他则选择了等待自我治愈、上网查询、询问亲朋好友和不去治愈四种办法。于是春雨便从这四个方面切入。????历史上有很多在尚未被满足功能的市场上出现的产品:个人电脑,柯达相机,贝尔电话,丰田汽车,西南航空以及中国的QQ。我尤其想说说QQ,它当时切入的是边缘领域,是一个尚未被满足需求的市场。很多人都认为QQ只是年轻人用的东西,当时有电话,有短信,很少人认为QQ还会有多大的重要。但是现在呢,电话很多是骚扰电话,短信也很大比例都是垃圾短信,我收到的大部分有效信息都来自QQ。QQ是在中国市场上一个很典型的颠覆者理论的实践。??春雨是全球最大的医患交流与交易平台。我们目前主要产品是在线诊断,主要商品为互联网私人医生服务。现在我们有万用户量,每日新增15万,一年底可达到一亿用户;有十万医生,每日新增,年底可超过20万医生。万DAU(每日活跃用户量),0万MAU(每月活跃用户量),日问题量达到6万。但这些数据并不是我骄傲的地方,让我骄傲的是,我们在中国,在移动医疗领域是革命者和破冰者。未来医医院去中心化医院有这些职能:信息中心,物理中心和经济中心。我没有读过医学,但对这个领域从小便有接触。我不小心进入了这个领域,在里面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病例患者不能拿走,医院。这在以前叫做病例,现在叫做数据。这些数据不应该是患者的吗?但是患者却没有权利拿走,因为这些数据值钱。但是这些中心化是不合理的。
健康报告德勤给出的《健康报告》写道:首先,患者应该成为自己的守护神。这会使未来的医疗环境有以下四点变化:1. 医患通过社交媒体接触2. 在线病人指数级增长3. 数据公开打通但隐私堪忧4. 医生从排斥抗拒到积极拥护其次,家庭会成为医护主要场所。中国现在说的在线诊疗是B2B的诊疗,但真正的在线诊疗(互联网医疗)应该是B2C的医疗。这会给未来的医疗带来这四种变化:1. 患者在线诊疗并可医保支付2. 3D打印和无创手术的发展3. 75%外科手术在流动手术中心完成4. 远程家庭维护和康复出现中国医医院去中心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再来说说中国医疗未来的发展趋势。首先是专科化:医院,第三方检验,手术中心和医生集团的出现实现。也许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医生集团,它指的是针对当前市场环境,将被“囚禁”在医院内的医生加入经纪公司进行市场化谈价。除此之外还有碎片化,包括个人诊所,便利店诊所和家庭诊所的出现。以及网络化,包括线上诊断,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到了年,医院去中心化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将会有很多变化:首先是我们会怎么看病第一,将来绝大部分诊断行会在线上完成。它的优势在于首先,可及性很强,有大量海外留学生在用我们的产品;其次,便利性强,平均医生首次回应时间是四分钟,在世界上医院能够让医生和患者之前产生这么快的沟通;第三,有效性强,在线诊疗将会比面对面诊疗的误诊率更低。根据二十年的中国误诊报告数据,现在中国的线下误诊率为百分之三十,而美国的面对面诊疗误诊率为百分之四十,英国则达到百分之五十。为什么美国的误诊率会比中国高?因为中国医生对常见病不依赖于高端仪器化验,且看过病人特别多,因此经验丰富。而在远程的情况下,我有信心误诊率比面对面诊疗更低。什么叫做面对面诊疗,我们可以理解为数据采集行为。但互联网让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进行更长期更准确的数据采集,将患者的电子健康档案建起来。而之所以面对面诊疗会有百分之三十的误诊率,是由于我们现仍处于经验医学阶段,我们将通过进行低成本的多元化多国籍医生会诊使得这一误诊率降低。第二,互联网跨国跨学科将会诊成为常态。第三,医院建立点对点关系第四,EHR(电子健康档案)汇聚基因、健康、化验、病理和环境健康医疗消费等丰富数据。这样全球任何一个医生都可以利用患者的档案数据对患者进行诊断。EHR将成为数字医患关系的中枢和纽带。其次是我们会去哪治病在这一方面会有以下几点的变化:1. 医生医院会成为处理常见病、轻症的主要场所。2. 上门孕检、疫苗注射和常规护理常态化。我们研究过这个市场,孕检需要做的血常规等都可上门做,而B超等也都可以车载。3. 第三方检验、基因检测公司大量存在且价格低廉4. 医院、手术中心处理大部分范式手术和治疗。再次是我们会怎么付钱中国的现状是按此付费,但会导致医保的大量消耗以及医生的过度医疗。例如,中国百分之十七的医保消耗在糖尿并发症。现在有人有其他的提议,如按病种付费,还有按人头收费。按人头收费是不错的设想,但没有其他的配套机制,按人头收费可能会导致过少医疗:既然已经在一定的人头数上收了费,医生就会给他开便宜的少的药。因此这需要其他机制的保障。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按效果付费,这也是我们的目标:春雨先贴钱,我把你的血液数据改变几个点,我就从你医保扣多少钱。现在有了数字医疗,让按效果付费有了很大的转机医院三个中心的地位将会动摇以协和医院将会成为急重症的处理中心,疑难症的处理中心,大型手术中心,医学科研中心和公共危机管理中心。而在医疗去中心化的情况下会大量出现信息系统、医院、医院。医院在优化医院的排号体系,但这中间还是存在悖论,因为大部医院,这还是会向着医疗中心化的方向发展。现在的颠覆式创新者而现在的颠覆式创新者有两种:医院职能外化者,包括第三方化验,连锁医院,医生诊所,体检公司,社区诊所和手术中心。另一种是新医疗服务供应者,如线上诊断,基因检测公司,可穿戴设备公司,跨国医疗中介,健康O2O以及医生集团。未来医疗的三个方向之二医生去中心化医生去中心化是指今天所有靠看病挣钱的医生将会发生分化,分为私人医生,治疗医生和科研医生。之后私人医生有一个特征就是帮助家庭预防一些常见疾病。我们现在的医疗是用户——医院——医生的模式,医院不再会成为用户和医生之间必须的环节,医生和患者之间可以靠EHR进行联系。为了医患之间的共通,需要心理生物环境综合的一个数据汇集,这些数据包括基因数据,健康数据和疾病数据等。
春雨医生的激励体系再来说说春雨医生的激励体系。我们会做一个医生评价体系,因为现在医生和教师都为职称体系所捆绑,这会导致创造力的扼杀,也导致了一个技术化的辩论:对于这类人群我们要如何对其进行技术上的判断?对于此我们会有三个指标:1.物理指标,医院的好坏,职称和学历2.态度指标。因为医生是个服务行业,因而用户评分也很关键。3.医术指标,按回访有效率——是否按医生医嘱执行以及效果如何、同行点评——将同一个问题开放给其他医生解决,看其他医生的同意率和专长统计进行评价。互联网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用户。在移动医疗领域,并不是说有特别牛的医生用户便会来,因为现在中国没有多少真正意义上的名医,大部分用户也不知道中国有哪些名医。对于你们在互联网行业的创业,我有两个建议,首先是用户为王,其次,降低用户成本的事情一定是对的。未来医疗的三个方向之三医药去渠道化现在医药从出厂到用户手里翻5-10倍的利润算是利润低的药了,全球的药厂都有这样的问题。《制药业的真相》一书写道全球药厂真正放在科研上面的钱只有百分之五,而大部分的钱用在了营销上面。这样是不对的,虽然给人治病挣钱一定会带来棺材铺老板悖论。每一种药都有适用人群,一种药也许只对百分之三十的患者适合,但是剩下的百分之七十的患者却需要为这无效买单。让吃药的病人不要为无效买单只有一种方法——按效果收费。这也是为什么药厂宁愿将更多的钱投在营销上面:药厂花了很多钱将药的有效性从百分之三十提高到了百分之五十,它的收益没有变化;但如果把钱放到营销,让使用药的消费者翻倍,那么收益也会翻倍。而如果以效果收费,就会使药厂的的利益驱动发生变化,但是这也面对大量的技术性问题。美国的医药电商公司有很多很有趣的东西,如C2B。而我们现在大部分的电商是B2C模式。什么叫B2C模式?就是假如我想卖一颗伟哥,我先有万流量,但只有十万是我的目标用户,这便有了用户群损耗;其中只有一万到达商品页,这导致入口为损耗;但只有0人有该意愿去买,这便是决策损耗;最后只有人买了,这是流程损耗。而C2B模式与这最大区别就在于,我先聚集10万有意愿买伟哥的人,再由这些人群与厂商进行交易。但是如何聚集这群人呢?这便需要大数据。如果我们在产品上加了定位,便能够记录产品去了哪儿,在哪儿消耗了多少,能够组织有针对性的生产。若厂商不知道谁买了多少产品,它只能进行无序生产。如凡客诚品便是对目标消费市场的消费量,消费率,消费中心不够了解,才导致了它的失败。
流量型电商面临巨大危机现在和你们介绍一个东西,叫流量型电商。对于他们而言DAU越高越好。对于流量型电商,它的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对于流量来说,获客成本高达元每人,虽然每年流量会有百分之二十的增幅,移动化、大佬入场都将其推入悬崖。而就转化率来看,消费决策权大多不在客户手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浸射式购买,更多是守株待兔式的被动等待。再看其客单价,OTC、家用器械、计生用品客单价低,利润率也低。因而,流量型电商正面临巨大危机。现在就有别的做法,例如用服务来代替流量,以及进行回访。我再给你们介绍一个东西,叫做智能药箱。它能和外部互联网联系,也能和人体进行联系,通过监测药有没有对人体健康的各项指标产生影响来判断药的作用,它将医疗放到了你的客厅。之后你们会发现在客厅能够发现很多创业的点子。大航海的启示最后,我想和你们说说大航海。我很喜欢和人们说大航海,那些航海家们当时甚至都不知道地球是什么样,便出行了。他们是伟大的冒险家。而现在创业的,往往都是这样的冒险家,这些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人。来源:互联网&清华大学创业引导课
编辑:JAMES
正略TMT研究所认真的观察产业动态
深入的剖析移动互联
严肃的对待大佬八卦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1635.html
- 上一篇文章: 妊娠期心肌梗死治疗指南
- 下一篇文章: 为什么中青年心梗致死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