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要防心梗



据统计,今年五月一个月的时间,已有5位媒体人去世,平均年龄在43岁左右。心梗、猝死这些听上去很遥远的词汇,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尤其是进入秋冬交替之季,气温骤降以后,提醒大家更要   每年都有因为气温骤降而导致的急性心脏事件和脑血管意外死亡的病人,尤其是中年男性。

  男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四五十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通常应酬较多,摄入胆固醇高,加上吸烟、喝酒、压力大等原因,往往已经埋下动脉粥状硬化的隐患而不自知。气温骤降,人体会出现荷尔蒙增加、肾上腺素加速分泌等应激反应。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动脉斑块破裂,诱发血栓,从而引发心梗,脑梗。

  中青年人突发心梗后最为不堪一击,心梗往往是大面积,极其严重,致命的概率很高。发病高峰有一定的滞后性,降温后几天心梗、脑梗病人会更多。

熬夜和猝死关系不小

  猝死的个案是越来越多了,其中以白领居多,且大多患有心脏基础疾病。“如果经常一天到晚对着电脑,很少锻炼身体,很多人貌似没什么病,突然24小时内就去世了,其实一般都是早就患有心脏基础疾病或者脑血管先天畸形,压力过大突然破裂死亡。

  如果出现心绞痛、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尤其是家里有遗传性疾病的更加需要注意。

五症状要小心

1疼痛

  疼痛为此种病症最突出的症状表现。发作多无明显诱因,且常发作于安静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绞痛相同,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有长达数小时甚至数天,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少数人起病即表现休克或急性肺水肿。

2休克

  20%患者可伴有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周内发生。病人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甚至昏厥。若病人只有血压降低而无其他症状表现者称为低血压状态。休克发生的主要因素有:由于心肌遭受严重损害,左心室排出量急剧降低(心源性休克);其次,剧烈胸痛导致神经反射性周围血管扩张。

3心律失常

  约75-95%的患者伴有心律失常,多见于起病1-2周内,而以24小时内为最多见,心律失常中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如室性早搏,部位病人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而猝死。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也不少见,室上性心律失常较少发生。前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束支传导阻滞,下壁心肌梗塞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室上性心律失常多见于心房梗塞。

4心力衰竭

  梗塞后心脏收缩力显着减弱、且不协调,故在起病最初几天易发生急性左心衰竭,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烦躁、不能平卧等症状表现。严重者发生急性肺水肿,可有紫绀及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后期可有右心衰竭,右心室心肌梗塞者在开始即可出现右心衰竭。

5全身症状表现

  有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增快等。此主要由于组织坏死吸收所导致,一般在梗塞后1-2天内出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超过39℃,持续约一周左右。

糖高综:是一个为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动脉硬化综合征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的平台。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3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