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研发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
作者单位:河北赞皇,医院内二科(王丽英、王国军、张彦玲、田贵敏);石家庄,医院心血管内科(陈亚利)
[摘要]目的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年2月—年6月收治的AMI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两组均于溶栓治疗~min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测量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复通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溶栓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者占77.5%,完全再通者占72.5%,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者占52.5%,完全再通者占42.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AMI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心肌梗死;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临床较为常见,起病急,病死率较高[1]。AMI是因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从而引起心肌严重持久缺血、坏死的疾病[2]。有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复通、再灌注是治疗AMI的关键[3]。闭塞冠状动脉的复通,能有效恢复心肌血流灌注,可最大程度挽救缺血心肌,保护心室功能,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意义重大[4]。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常见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特别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治疗效果显著,冠状动脉复通率高,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5]。但PCI治疗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且对相关人员要求较高,医院大多不具备进行PCI的条件。因此,静脉溶栓仍为医院治疗AMI的首选方案。为观察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普佑克)溶栓治疗AMI的效果及安全性,我们对我院近年收治的AMI40例采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进行溶栓治疗,并与采用尿激酶溶疗的AMI40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年2月—年6月收治的AMI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9~75(57.2±5.4)岁。体重45~75kg。所有患者均符合AMI诊断标准[6],排除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性AMI,近期有出血、外伤、内脏手术、活动性消化道溃疡病及怀疑有主动脉夹层、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出血倾向等。梗死部位:前间壁20例,前壁25例,下壁20例,后壁15例;合并高血压36例,高脂血症2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胸痛不缓解,达30min以上;相邻2个或以上导联ST段抬高。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2~6h。
1.2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0~75(56.8±5.3)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6h;梗死部位:前间壁10例,前壁13例,下壁10例,后壁7例;合并高血压17例,高脂血症15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9~75(58.1±4.0)岁。发病至溶栓时间2~6h;梗死部位前间壁10例,前壁12例,下壁10例,后壁8例;合并高血压19例,高脂血症13例。两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两组溶栓治疗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正常使用,并给予口服阿司匹林(首次mg,后每日mg,每日1次)、静脉注射肝素(首次U,后48h内维持~0U/h)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静脉溶栓治疗,用药方法: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20103)2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ml中静脉注射,3min注射完毕;另取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30m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90ml静脉滴注,30min滴注完毕。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用药方法:尿激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ml中静脉滴注,30min滴注完毕。
1.4观察指标两组均于溶栓治疗~min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测量梗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冠状动脉复通情况,并观察治疗期间心脏事件及出血发生情况。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分级2级为血管再通,3级为血管完全再通。
1.5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溶栓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31例(77.5%),完全再通29例(72.5%),对照组冠状动脉再通21例(52.5%),完全再通17例(42.5%),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P<0.05;χ2=4.22,P<0.05)
2.2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心绞痛4例(1.0%),对照组发生心绞痛13例(32.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再次心肌梗死。观察组发生心力衰竭1例,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发生心力衰竭2例,死亡1例。
2.3出血发生情况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脑部及重度出血;观察组发生轻度出血6例(15.0%),对照组发生轻度出血16例(40.0%),其中观察组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出血各3例,对照组消化系统出血2例,泌尿系统出血8例,皮肤黏膜出血6例,观察组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7,P<0.05)。
3讨论
AMI为临床急症,诱发原因较多,病情发展迅猛,病死率高[7-11]。有学者认为AMI发生主要取决于粥样斑块的易损性,AMI心肌坏死范围取决于冠状动脉缺血的程度及再灌注的时间[12],说明AMI早期、有效冠状动脉再通,能最大限度恢复患者心肌灌注。另有研究表明,AMI患者发病后1h以上心肌坏死即呈不可逆性[13-15],故早期、有效冠状动脉再通,对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残疾或病死率意义重大。临床治疗AMI最为有效的方法为PCI,PCI是最可靠的冠状动脉再灌注手段,疗效显著,已成为治疗AMI的首选方法。但医院因受技术设备及人员操作水平的限制,多不具备开展PCI的条件。因此,静脉溶栓仍为医院治疗AMI的首选方案。静脉溶栓凭借能迅速开放相关栓塞动脉、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心功能及减小心肌梗死范围的巨大优势,成为医院治疗AMI的重要措施。近年随着AMI发病率逐渐上升,寻找治疗AMI理想的溶栓剂在医院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常用于治疗AMI的国产溶栓剂以尿激酶及链激酶为主,国外则多采用链激酶、尿激酶及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16-18]。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分子量为(50±5)KDa,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表达获得,为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的溶栓剂。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通过活化纤溶酶原来发挥溶栓作用,当栓子堵塞血管时,可造成血压改变及缺氧发生,进而导致栓塞前部的血管表皮细胞大量释放细胞内固有储存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降解栓塞的血块部分,导致Y/E后片段含量异常增高,诱导尿激酶原转为能促进栓塞血块溶解的尿激酶,以发挥巨大的溶栓效果。有研究表明,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多用于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效果显著,出血不良反应小[19-2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不会引发严重出血并发症。治疗期间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可能为尿激酶原通过激活结合在形成血栓的血纤维蛋白上的纤溶酶原,致使血栓溶解,这种血纤维蛋白专一性的溶栓作用可以避免激活血液中的纤溶酶原,从而减少机体细胞毒性及并发症发生。早期、有效相关冠状动脉再通,是治疗AMI的关键环节。本研究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观察组冠状动脉再通及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
总之,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AMI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高,宜于在医院使用。
临床误诊误治年5月第28卷第5期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治白癜风太原哪家医院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