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心脏介入治疗后患



                    

本文刊于: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2(04):-

作者:冯立红,杨红,张金楼    

摘要

目的

观察并比较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和传统护理干预两种方法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年1月~年12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的患者共例。按照随机方法(补充随机的方法,如数字表法等),将其分为个性化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每组各例。传统护理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内科的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个性化护理。随访观察6个月,对两组护理后的效果,包括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个性化护理组患者PCI治疗后的康复情况要优于传统护理组。其中,住院天数、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护理满意度评分都高于传统护理组,其P值分别为0.、0.、0.、0.,(P均<0.05)。个性化护理组比传统护理组PCI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个性化护理组的心律失常、心绞痛、尿潴留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8%、9%、11%,其P值分别为0.、0.、0.(P均<0.05)。

结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更加有利于PCI治疗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PCI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护理过程中推广。

      微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心血管疾病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其可以使狭窄的冠状动脉再通,恢复心肌供血,使缺血的心肌恢复正常的功能和作用。并且,PCI治疗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不仅能有效地解决冠状动脉狭窄,而且能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身体创伤,是目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广泛使用的方法[1]。然而,PCI治疗毕竟是一种有创操作,并发症的发生往往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因此,有效的护理模式成为PCI治疗后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个性化护理模式,是针对不同的个体,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护理干预方法[2]。研究显示,有效且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的配合度,保证PCI治疗能够顺利地开展,同时,能显著降低患者PCI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进一步研究采用何种护理方法更加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我们对个性化护理与传统护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研究

1.1一般资料

选取年1月~年12月,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治疗的患者共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冠心病的确诊标准根据年美国和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特点以及心肌酶学的酶谱变化而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或陈旧性心肌梗死(OMI);(2)通过临床心电图证实有心肌缺血并且具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史;(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存在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心电图显示有心肌缺血。排除标准:患者有严重的血管性疾病、静脉炎、严重的肝炎、肾功能障碍、甲状腺疾病等,入院前两周内使用降脂药物者[4]。

按照随机方法(补充随机的方法,如数字表法等),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个性化护理组和传统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共例,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例,予以传统护理干预。个性化护理组中男性患者例,女性例,年龄为(62.34±4.65)岁;传统护理组中男性患者例,女性例,年龄为(58.67±3.52)岁。

1.2研究方法

对所有患者PCI治疗前进行告知,详细介绍手术的过程、手术风险、手术的必要性,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这项研究的特点,取得患者的支持,试验过程符合伦理学标准要求。传统护理组患者给予心内科常规的护理方法,即术前进行一般的健康教育,术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嘱休息,予吸氧,以及观察穿刺部位出血等。个性化护理组患者在心内科常规护理操作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措施,其内容包括术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进行积极的宣教,介绍手术大致过程,使患者自身对疾病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并且解释好术中和术后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预备,从而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术后的各种不确定因素[7]。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针对性的宣教,讲解冠心病的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介入手术的目的、特点等,对患者术前、术后饮食要求,需要家属及患者本人的积极配合,教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方法,以免术后卧床导致排尿困难,引起尿潴留[8]。同时,应当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使之多与患者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增强手术自信心,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并且使患者能够感受到家的温暖,消除孤独和悲观情绪[5]。获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并指导家属配合护理工作进行,使患者能以最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6个月,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住院天数、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焦虑状态、并发症发生率(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伤口血肿、尿潴留等)等进行统计分析。睡眠质量评分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总分为21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差,患有焦虑症状的可能性就越大。患者焦虑情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的标准要求进行评定,评分测定的过程需要由专业的精神科医生进行,根据评分结果区分出患者的焦虑状态,明确有无焦虑症状[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过程中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系统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对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对组间对比结果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患者康复情况对比PCI治疗后,对患者随访观察6个月,对患者的住院天数、焦虑状态、睡眠质量以及对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详见表1)。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显著优于传统护理组,个性化护理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比传统护理组低,个性化护理组的焦虑评分、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都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

2.2两组术后患者并发症情况对比

个性化护理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尿潴留发生率都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个性化护理干预指的是针对不同患者个体需求的差异性,选择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通过术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包括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进行积极的宣教,介绍手术大致过程等,使患者增加对手术的认识,增强手术的信心,从而更好的帮助患者康复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9]。本研究发现个性化护理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减少,睡眠质量及焦虑状态得到显著地改善,这与近年来关于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的研究不谋而合,大量资料研究显示,个性化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10]。这可能与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相关,通过术前的宣传教育,增强了患者、患者家属,医师、护士的联系性,使医患变成密不可分的群体,增加了患者的信任也增强了患者的信心,从而更加有利于手术的开展及术后的康复。

心脏介入是目前公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恢复心肌灌流的方法,手术的成功与否,是需要医生和护士的密切配合的,他不仅需要医生高超的手术技巧,更需要术后护士及患者家属耐心细致的护理和照料。本文对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和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模式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要显著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平均住院天数更少、焦虑评分更低、睡眠质量及护理满意度都明显高于传统护理模式组[1]。MartorellaG等[6]的研究也显示,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是有用和必要的,不同的患者具体要求不同,其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护理模式的选择要因人而异。

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模式,成为近年来护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他不仅需要有更加专业的护理知识和规范化的护理流程,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护理质量也有更大的要求,循证医学要求针对不同病情要求不同处理,同一病情不同病人,也要因人而异,对于护理领域同样需要个体化原则,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护理模式。本次研究也证实个性化护理方式的有效性,他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配合意识,增强患者的手术信心,而且明显改善了患者手术后的康复过程,所以个性化护理干预模式是切实有效的。然而由于实验本身的局限性,如:患者手术过程的差异性、患者自身的配合程度不同以及病例数量的限制,进一步的护理模式选择还需要更大规模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略)









































河北治疗白癜风医院
北京白癜风最正规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5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