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

宁荣霞,崔晓迎,黄志民,刘玉兰,刘改镯

(内蒙医院急救中心内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大量研究表明,再灌注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关键,而静脉溶栓已成为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标准策略,它可以迅速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有效心肌血流灌注,才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死范围,从而降低病死率,改善AMI患者的近期和远期预后[1]。结合我国国情,静脉溶栓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尿激酶原(Pro-uk),又称为单链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它是具有纤维蛋白选择性的溶栓剂,出血少[2],目前国内对该药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其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比较,通过溶栓后90分钟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IRA再通率、早期心脏事件、出血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旨在探讨Pro-uk用于AMI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年5月至年5月在我院急救中心和ICU收治的AMI患者68例,根据典型胸痛、心电图和心肌生化改变,确诊AMI,入选标准:严重的持续性胸痛≥30分钟以上,症状不缓解;相邻2个或2个以上导联ST段抬高,肢体导联≥0.1mV,胸导联≥0.2mV;发病至进行溶栓时间≤6小时;年龄18~75岁;体质量45~75kg[3]。排除标准:无溶栓禁忌证[3],患者家属同意并签字。随机分为Prouk组和对照组(UK组)。Pro-uk组43例,男34例,女9例,年龄35~74岁,平均(54.8±10.5)岁。其中Pro-uk50mg组22例、Pro-uk60mg组21例。UK组25例,男24例,女1例,年龄37~75岁,平均(56.9±9.8)岁。两组在年龄、性别、危险因素、梗死部位、发病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Pro-uk组首先取20mg溶于10ml生理盐水中,在3分钟静脉推注完毕,剩余药物溶于90ml生理盐水中于3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UK组万单位溶于ml生理盐水中,30分钟静脉滴注完毕。在注射Pro-uk前,即静脉注射50mg肝素,后以~U/h维持,监测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不超过正常值的1.5~2.0倍;静脉滴注肝素维持时间至少48小时。UK静脉滴注完毕4~6小时后,监测APTT,待其恢复至1.5~2.0倍以下时,开始使用静脉滴注肝素,维持APTT不超过1.5~2.0倍,静脉滴注肝素维持时间至少48小时。在溶栓开始前即刻嚼服水溶性阿司匹林0.3g,以后每日0.1g。其他药物,如硝酸盐类、β-受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均按需常规使用。

1.3观察指标所有患者在静脉溶栓90分钟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血管开通情况,依据TIMI分级,达到2.3级者表明血管再通,若IRA未达到TIMI3级开通和(或)患者仍有明显胸痛症状,可以进行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随访患者两周内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出血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情况UK组25例患者,其中有2例未行CAG检查。IRA分别为右冠状动脉(RCA)10例;左冠状动脉(LCA)13例,其中左前降支(LAD)11例;左回旋支(LCX)2例。行补救性PCI4例。Pro-uk组43例患者,全部行CAG检查。IRA分别为RCA14例;LCA29例,其中LAD25例;LCX4例。行补救性PCI5例。

2.2两组静脉溶栓90分钟时CAG显示IRA再通情况的比较无论是冠状动脉再通率还是完全再通率,Pro-uk组均显著高于UK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两组心脏事件发生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均没有发生再次心肌梗死;Pro-uk组中有1例(2.3%)死亡,UK组无死亡,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uk组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低于UK组,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2.4两组出血并发症的比较Pro-uk组轻度出血并发症显著低于UK组(P0.05)。两组均无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见表3。

2.5两组过敏反应及不良反应两组均无过敏反应、无肝肾功能影响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3.1尿激酶原新型静脉溶栓制剂随着AMI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寻找治疗AMI的理想溶栓剂显得尤为重要。Prouk,为UK的前体,与UK不同,它是具有选择性地溶解纤维蛋白的特性,Pro-uk由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50*~54*的糖蛋白[4]。含有12对二硫键。它主要被纤溶酶[5],也可被激肽酶等通过水解Lysl58-llel59肽链而转化为双链的UK分子。另外也可被凝血酶切开其Argl56-Phel57肽键而成为另一种更接近Pro-uk性质的双链分子(Thromb-UK)[6]。Pro-uk在血浆中是惰性的,不与血浆中的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形成共价复合物。通过转化成双链UK,催化活力可以提高~倍[7]。Pro-uk诱导的溶栓是血栓专一性的,是缓慢起始,然后急剧加速的变速反应[8]。

大量研究表明,Pro-uk在人体内半衰期较短,其除相半衰期在7~10分钟,末相半衰期在1~2小时之间。这在临床上就需要采用较大药量和较长时间的滴注来维持其必要的治疗浓度。

3.2Pro-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可行性本研究中,Prouk组再通率和完全再通率均显著高于UK组(均P0.05),国外研究认为使用Pro-uk冠状动脉开通率75%,使用剂量多为80mg。本研究使用Pro-uk总剂量为50mg和60mg,首先20mg静脉注射,然后剩余在30分钟内静脉滴注,冠状动脉开通率为76.7%,明显高于国产UK52.2%,冠状动脉开通率与国外报道一致,但用量比国外小[9,10]。

本研究中Pro-uk组和UK组住院期间均没有发生再次心肌梗死;Pro-uk组中有1例(2.3%)死亡,该患为广泛前壁、高侧壁心肌梗死,CAG示前降支近段%闭塞,梗死面积大,其死因考虑为心脏破裂,与溶栓药物Pro-uk无直接关系,UK组无死亡,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uk组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均低于UK组,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从本研究中可以看出使用Pro-uk静脉溶栓治疗AMI没有增加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事件的发生率。PASS试验显示,使用Pro-uk住院病死率5.4%,再梗死率3.8%。本研究未发生再梗死,考虑其原因为入选病例少,其次为溶栓后使用肝素有关。

3.3Pro-uk静脉溶栓治疗AMI的安全性对于AMI患者用Pro-uk静脉溶栓过程中的安全性,是一个值得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如何
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7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