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可使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率降低39
二甲双胍可使糖尿病患者心梗发生率降低39%
来源内分泌时间
T2DM的口服降糖一线药物二甲双胍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肿瘤发生风险。
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还可用于轻到中度肾功能减退合并轻中度慢性肾病的糖尿病患者。在此之前二甲双关禁用于任何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那么年二甲双胍又有哪些新发现呢?
第76届美国糖尿病协会科学年会(ADA)上,来自耶鲁大学医学院的KasiaJ.Lipska及其他三位专家于美国新奥尔良当地时间年6月11日进行了一场以「年二甲双胍研究新进展」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该报告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二甲双胍发展史:一代代更新经得住考验来自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CliffordJ.Bailey教授介绍了二甲双胍自研发至今天的发展历史。
年科学家从法国紫丁香(山羊豆)中提取了具有降糖作用的胍类物质,至年首次合成二甲双胍。随后许多胍类衍生物相继被合成,但因恰逢胰岛素的出现,影响了双胍类制剂的应用。
20世纪50年代二甲双胍再次用于临床,当时被命名为「噬糖者」。当二甲双胍在欧洲被用于治疗糖尿病时,同时出现的苯乙双胍因为显示出更强的降糖效果而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但由于苯乙双胍经肝脏代谢,患者乳酸酸中毒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随后欧洲的临床医生重新开始使用二甲双胍,但是直到年美国FDA才批准使用二甲双胍,此时二甲双胍禁用于合并肾病的患者。由于使用二甲双胍后能有效控制血糖、乳酸酸中毒发生率较低、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且可能减少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二甲双胍现已成为全球范围最常用于T2DM的药物。
最新研究: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抑制肿瘤生长来自加拿大麦吉尔大学MichaelPollak教授了关于二甲双胍与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争议。
最新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降低肿瘤发生风险、抑制某些肿瘤的生长。使得人们意识到人们对二甲双胍还需进一步研究。
欧洲的流行病学专家发现:与使用其他药物相比,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后可降低肿瘤发生率与死亡率。除了其他临床研究也有相似发现外,动物实验也发现二甲双胍对癌症有保护作用。
但重新复查以往研究数据时,又引起新的争议。问题的争议之一在于,研究中使用的统计方法未能明确解释治疗过程中药物开始、更换及停止的复杂性。其二:大鼠动物模型实验使用的剂量远高于人类使用剂量;即使对大鼠治疗效果属实,其研究结果与临床治疗也不相关,原因在于人类无法达到动物实验中使用的剂量。
两个关于胰腺癌的临床试验结果都显示阴性结果,更进一步打消了研究的热情。Pollak教授说道,关于二甲双胍的抗肿瘤证据仍不明确,目前仅有两项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对胰腺癌并无获益,其他项试验目前仍在进行中。
最新研究:二甲双胍可使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9%「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已经证明二甲双胍对心血管的获益,该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可使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39%、全因死亡率降低36%。」牛津大学糖尿病医学与糖尿病临床试验中心的RuryR.Holman教授说道。
「随后的临床试验也表明二甲双胍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并患者寿命往往更长。目前仍不能明确解释此效应的原因,由于二甲双胍作为一线药物越来越多的用于年轻糖尿病,很难分辨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事件的真实获益。最新的一项研究非糖尿病高血糖症降糖试验(GLINT)将纳入12,例患者,旨在为二甲双胍对心血管事件及肿瘤的影响提供更好的数据」,Holman教授说道。
二甲双胍真能抗肿瘤吗?看这里!作者:素颜
来源:德麦迪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而近年来,国内外众多研究显示,二甲双胍不仅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还具有抗肿瘤的作用。那么,二甲双胍对抗肿瘤是通过哪些作用机制产生的呢?
9月2日在第17届国际内分泌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来自上海交通医院的彭永德教授作了题为“二甲双胍抗肿瘤作用机制探讨”的报告,从“糖尿病与肿瘤”、“二甲双胍对肿瘤的影响”、“二甲双胍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三方面做出了阐述。
糖尿病与肿瘤
彭永德教授指出,早在年就有文章报道了糖尿病与肿瘤的关系,但由于当时统计方法存在错误和材料不足,很难得出糖尿病和肿瘤是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结论;而是在近几年,一项来自36项的队列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全因肿瘤死亡风险增加23%(HR1.23,CI1.12-1.35)。
除此之外,彭永德教授也提到,糖尿病与癌症可能存在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年龄、肥胖、性别、缺乏锻炼、吸烟、饮食、酒精。此外,彭永德教授还提到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及炎症可能与某些肿瘤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二甲双胍可降低肿瘤风险
彭永德教授列举多项有关二甲双胍对肿瘤影响的研究,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肿瘤的发生风险,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同时长期使用二甲双胍与癌症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彭永德教授指出,二甲双胍对各种肿瘤影响的流行病学证据越来越多,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深入探讨。
二甲双胍抗肿瘤的作用机制
彭永德教授提到,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改善血糖、胰岛素抵抗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胰岛素水平,从而改善高胰岛素血症,改善患者自身的代谢状况,降低合并肿瘤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
2,激活AMPK途径
二甲双胍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即激活AMPK,而AMPK在胰岛素信号传递、能量平衡、糖和脂肪代谢方面均起到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AMPK是肿瘤抑制因子LKB-1的靶目标,AMPK的激活引起这个肿瘤抑制因子的激活,从而抑制mTOR途径,减少癌细胞的增殖。
3,调节肿瘤细胞代谢
与二甲双胍降糖机制相似,二甲双胍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也可不通过APMK途径,而是通过调节肿瘤细胞代谢来实现。研究显示,随着二甲双胍浓度的增加,ATP/ADP比值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胞内ATP水平降低,同时ADP和AMP水平增加。
4,调节miRNAs
二甲双胍同时具有调控miRNAs表达的作用,可以改变人胰腺癌细胞miRNA谱的表达,且这种作用也随二甲双胍的剂量与浓度的升高呈现正相关性。
5,其他
除以上作用机制外,二甲双胍可通过AMPK作用于细胞有丝分裂周期而发挥抗肿瘤作用,可降低有丝分裂相关基因表达;可下调Ras诱导氧自由基产生、DNA损伤及基因突变;可通过miRNA-和miR-降低应激诱导衰老的阈值,让接受致癌因素刺激细胞尽快衰老;还可抑制乳腺癌干细胞生长,可通过调节miRNA表达作用于胰腺癌干细胞发挥抑制胰腺癌作用;可介导E-钙粘蛋白可有效抑制TGF-诱导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等。
最后,彭永德教授总结道,目前现有证据已证实,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防治中安全、有效的药物,且对于肿瘤的防治也带来了新希望,但未来也尚需要设计严谨的前瞻性研究以进一步探讨二甲双胍抗肿瘤的作用。
感谢您对“一附院内分泌科”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正规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9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急性心肌梗塞能活多久引发急性心肌梗塞的原
- 下一篇文章: 应对心肌梗死及时拨打电话,早做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