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修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补救性PCI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因劳动突发胸痛,医院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当时心肌酶谱正常,予以阿司匹林mg、氯吡格雷mg口服,瑞替普酶18mg溶栓治疗,肝素泵入,后出现牙龈出血,停用肝素。复查ECG未见ST段回落,仍有胸痛症状,为行冠脉造影入我院。既往体健,吸烟史30余年。
P78次/分,BP/73mmHg,右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心率7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无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心肌酶谱:TNI>25ng/ml;CK-MBng/ml;MYo>ng/ml;NTpro-BNP44ng/l;D-dimer56ng/ml;心电图:窦性心律V1~V6异常Q波心电监护可见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心脏彩超:左室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47%。初步诊断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killipⅡ级。
诊疗过程
术前给予氯吡咯雷mg+质子泵抑制剂+呋塞米20mg静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0.15g静推+0.9%Nacl38ml+0.6g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静滴。另给予肝素U。左冠造影:LM无狭窄,LAD近段50%~60%偏心狭窄,中远段动脉硬化改变30%左右狭窄,血流TIMI3级;LCX无狭窄,血流TIMI3级。右冠造影可见RCA中段弥漫性病变30%~50%狭窄,血流TIMI3级。
依据造影结果考虑溶栓再通,患者出现急性左心衰表现,考虑心梗面积大所致心功能不全,予以新脑利钠肽(新活素)纠正心衰,替罗非班(艾卡特?)0.15ug/(kg?min)维持静脉泵入36小时,强化抗血小板聚集预防再闭塞,择期复查冠脉造影。术前鞘入肝素U。复查左冠造影:LM无狭窄,LAD近段50%~60%偏心狭窄,中远段动脉硬化改变30%左右狭窄,血流TIMI3级;LCX无狭窄,血流TIMI3级;左冠血管内超声:经导丝顺利通过LAD近中段病变到达远端,IVUS提示:远段肌桥,近中段斑块负荷大于70%,可见内膜撕裂片(图1)。左冠行PCI:经导丝送3.0mm×33mm雷帕霉素药物支架至LAD近中段病变处,高压球囊扩张,复查造影及IVUS见支架贴壁满意,无内膜撕裂,TIMI血流3级。术后复查左冠血管内超声及术后造影(图2)。
术后检验:血、尿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离子及心肌酶均未见明显异。术后给予阿司匹林mg+氯吡咯雷75mg+阿托伐他汀40mg+贝那普利5mg。术后一月随访患者无不适症状,体力恢复理想。
病例总结
1.对于STEMI,尽早进行再灌注治疗已成为共识。如无直接急诊PCI条件或可能造成延迟,可首选静脉溶栓治疗,然后行转运冠脉造影。
2.对于造影证实大块栓塞、慢血流或无复流、血栓并发症的患者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可作为紧急处理。
3.对于血栓负荷较重的患者,行血栓抽吸结合GPⅡb/Ⅲa受体抑制剂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4.对于已获得血流TIMI3级有负荷血栓的患者,可在强化抗栓后采取延迟支架植入,以减少无复流及慢血流的发生。
5.对于STEMI,延迟PCI如结合IVUS可更有利于判断斑块性质、管腔面积,狭窄程度等,达到优化PCI目的。
病例点评邱健教授:张教授分享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例,做了IVUS后发现病变非常明显,狭窄率也较高,我同意植入支架。但并不是所有病变做IVUS后都要植入支架。所以我认为病变部位的功能性评价非常重要。
沈珠军教授:STEMI患者溶栓后或者血栓抽吸后残留临界狭窄是否植入支架,IVUS可以提供一些帮助,血管狭窄程度、斑块负荷能提供比造影更明确的信息,有助于帮助术者决定是否植入支架。对于狭窄临界程度的易损斑块要不要支架治疗,如何治疗仍是个问题。药物强化治疗包括大剂量他汀和抗栓治疗也许可以稳定斑块,避免再次发生心脏事件,介入大夫应该记住的是,介入治疗是手段,药物治疗是基础。
曾玉杰医师:关于易损斑块,可直接根据IVUS进行评价。但最新文献证明情况并非如此。一根血管上有好几处易损斑块,具体哪一处难以预料。基于此,毫无疑问应选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严格的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心梗发生的可能性。
张占修教授:急诊溶栓失败的患者,若使用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药时机和用量很纠结。个人认为可采用CRUSADE评分或者GRACE评分,如果缺血风险较高,建议尽量使用替罗非班(艾卡特?)。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出自《门诊》杂志年01月刊P
急性ST段抬高性心梗补救性PCI替罗非班治疗1例
医院张占修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扫描下方,鐧界櫆椋庢湁閭d簺鐗瑰緛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閲屾不鐤楁渶濂?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7981.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肌梗塞的黄金三十秒急救法
- 下一篇文章: 毛泽东私人医生忆毛与张玉凤大吵引发心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