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心血管疾病康复治疗
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各种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心脏康复是心脏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脏康复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Ⅰ阶段(PhaseⅠ)急性期康复调整到在入院早期实施,进而在住院期间开始前期的恢复期康复.
第Ⅱ阶段(PhaseⅡ)出院后门诊的康复,也是后期恢复期康复。
第Ⅲ阶段(PhaseⅢ)维持期康复.PhaseⅠ(急性期)急性期1~2周内的心脏康复的目的在于能够安全地进行饮食、排泄、入浴等自己身边的事情,从早期就开始进行以二次预防为目的的患者教育。无并发症、并且能够完成室内步行程度的步行负荷试验的患者,可转到普通病房,并开始进行前期恢复期康复治疗。关于各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判断标准,请参考下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治疗负荷试验的判定标准1.无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自觉症状。2.心率不超过bpm,或增加至不超过40bpm。3.不出现危险的心律不齐。4.心电图上1mm以上的缺血性ST段压低,或无明显ST段抬高。5.截止到使用室内洗手间时,无20mmHg以上的收缩期血压升高、降低的情况。(但是,超过2周的情况,没有设定血压相关的标准。)第二阶段前期(住院)所谓的恢复期,指的是STEMI发病后的1周后至1~3个月的这段时间。恢复期心脏康复的目的在于:扩大身体活动范围、以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回归到职场和社会中,因此,需要综合地、系统地实施以下康复内容:根据运动负荷试验多出的预后危险评估基于运动处方的积极运动疗法包含改善生活习惯在内的二次预防教育复职、心理咨询等第二阶段后期(门诊)出医院诊断恢复状况的情况较多,所以同时实施包含禁烟、控制饮食、生活指导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方案。以发病前的日常生活能力(ADL)为目标,制定在危险管理下适合个人的运动疗法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第Ⅱ阶段后期以后的运动强度决定方法A.心率预备能(=最大HR-安静时HR)的40~60%的水平Karvonen公式:[最大HR-安静时HR]×k+安静时HRk:通常(无并发症的年轻急性心肌梗死等)为0.6,高危险病例为0.4~0.5,心功能不全为0.3~0.5B.AT水平或peakV4O2的40~60%的心率C.自觉性运动强度:「略感困难或在此之前」(Borg指数:12~13)的水平D.简便方法:安静时HR+30bpm(服用β阻滞剂的患者的情况,安静时HR+20bpm)但是,对于高危患者[①左心脏功能低(LVEF<40%),②左前下行枝持续闭塞(再灌注疗法负成功病例),③重症3枝病变,④老年人(70岁以上)],选择低强度第三阶段(维持期)维持期心脏康复是以预防复发为目的,以终生坚持持续为目标。期望患者能把心脏康复融入到生活中去。来源:心肺预防与康复。
心血管内科--心脏康复中心-看白癜风的医院哪家好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838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有趣的心电图没有心肌梗死ST段为何抬高
- 下一篇文章: 急性心肌梗塞恢复期患者的自我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