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毒日禁忌



微信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suqitech.com/news/show-209062.html
王诺然

国家注册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师

中国易经研究学会会员老师

中医高级康复理疗师

中国高级健康管理师

转眼间,又即将到农历五月了,到了五月,相信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端午节了,但是,五月有一些非常重要的禁忌你知道吗?

五月,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火旺至极,所以阳气外散时,内里虚弱,不适合进行泄耗的活动,也特别容易得心脏病;此月湿热加重,易湿热内积,心火重,小肠积热还引起口舌生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脾虚湿困或湿热下注,女性易患妇科病,并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的妇科病,男性易出现精气活动受阻,所以在这个时候不容易受孕。

在古代,五月被认为是“毒月”、“恶月”。因为这时候天气越来越热,雨水渐渐增多,人们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许多昆虫也都出来活动。人们把五月初五定为驱赶瘟疫毒虫的日子。

民间传说中的“五毒”是五种动物,它们分别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其实,把这五种动物合称为“五毒”,是古人的一种误解,因为壁虎无毒,却被认为是剧毒物。

天热了,各种各样的毒都出来了,蛇、虫、蚊、蚁、蝎子、蜈蚣、蟾蜍等,还有细菌和病毒都很活跃,是容易流行疫病的时候,特别是小孩子容易被传染。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来预防。

农历五月俗称“毒月”。传说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阴阳之气相争,阴气胜出,邪祟、鬼魅、百毒、瘟疫将随着酷暑的到来而慢慢猖獗,于是五月又称为“恶月”;五月气候温热多雨,有时还会乍暖还寒,所以古人也称五月为“郁蒸”。

五月的卦名是“姤”,五阳在上,一阴在下,当阳气上升到了极点,再无可升之地,就会向它的反面转化,阳气渐消,不知不觉间,阴气已从地底下慢慢滋生,天下万物都能相遇,雌性的已经开始孕育。

汉族民俗认为农历五月为毒月,是最要注意的一个月份。古代汉族民俗称毒月期间夫妻不能同房,君子应节制嗜欲,食物清淡,减少酸味,增加苦味,益肝补肾。此时节应静养,与自然和谐平定心气。能全月不同房,对身心都有极大的好处。

端午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这一天汉族民俗中有许多喝雄黄酒、带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驱毒的仪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经验的传承。

道医讲,人与宇宙为一体,人体五脏六腑皆受天地运行的影响,此时的节气,乃阴阳相争死生分判之时,宜从农历五月初一禁起,戒过一月。果能色欲撙节,自可百病消除。

今人各种突发病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塞等,每多腰腿酸疼,脊肩酸麻,四肢无力,背心发热,咳嗽不止,时而头昏头痛,时而眼花眼痛,秋冬则恶寒怕风,手足发冷,春夏则喉疼目红,腹痛闭痧。

正当年壮之时,乃见种种不足之症,推原其故,无不因未能节欲而来。其为病也由渐而深,由微而着,初虽所患尚小,久则酿成大病,不可不畏死而谨守于先也。多欲伤生,断非药饵能补,好色者恃药以恣欲,此亡身之本也。草根树皮之品,万难益髓填精,其能滋补者,不过偏阴偏阳,藉以流通气血,及气血既亏,虽药石亦无从补救。古云「服药百颗,不如一宵独卧」,慎无恃药可补身。

忌日与月球的运行有关,与地球绕太阳公转有关,与地球上天气变化有关。人在宇宙中是十分渺小的,天体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人产生影响,这是已被现代科学证实了。中国古代的理论多靠哲学推理和统计学验证,而不是靠实验室里的论证。至于古代养生学者列举的忌日的根据是什么,只有靠现代人去探研了。

以下是年农历五月的「九毒日」及「天地交泰日」,请千万谨慎这十天,甚至是一整个月。

初毒日

五月初五(阳历6月25日)

五月初六(阳历6月26日)

五月初七(阳历6月27日)

中毒日

五月十五(阳历7月05日)

五月十六(阳历7月06日)

五月十七(阳历7月07日)

末毒日

五月廿五(阳历7月15日)

五月廿六(阳历7月16日)

五月廿七(阳历7月17日)

天地交泰日

五月十四(阳历7月04日)

四天王巡行,夜子时为天地交泰日。

另外,还有农历夏至、冬至这两个阴阳大转换的节气的前后三天(最好是半个月)最好也是清净独处、敦伦闲邪。

阴历五月开始整整一个月,希望爱惜自身的人,都遵守它,请大家在这个月里多多行善,念念善念,茹素戒淫,放生积德!

END

你好,我们终在这里相逢。

这里是我平时积累一些小素材,主线为中医与易经,其余内容潦草随意,零星碎末散见于网络个人平台。也就如此而已。我已习惯先进行内在一段体验与积累的过程。把领悟与思维过滤之后,再把对我自身而言,比较重要的一些信息,以此分享给更多的人。

by王诺然

往期推荐

1

旺夫有福气的女人五官

有心机的面相

2

膝关节有多重要?

我要这焦虑有何用?

3

关于婚姻与幸福感

关于“预测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y/13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