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健康大医说省中医专家老人心梗不一定胸
李从悠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71426.html
俗话说,“老人难过冬”。在寒冷的冬季,身体虚弱或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很容易生病,这其中,心血管疾病便是危害老人生命的一大“杀手”。
山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范开亮告诉记者,入冬以来,医院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加,因心梗入院的患者也是接连不断。这其中,绝大部分都是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冬季老人更容易出现心脏问题
“进入冬天以来,因为心血管疾病送急诊的病人明显增多了。”范开亮告诉记者,冬季气候寒冷,易引起人体血管收缩痉挛,导致血流不畅。同时,人们室外活动减少,饮食较夏日油腻,血流速度变慢,容易导致血栓生成。再加上,冬季也是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多发的季节,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也可能诱导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比起夏秋季节,冬季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大大提高。
而虽然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呈年轻化趋势,但年轻人发病季节性不强,冬季急诊明显增多的这部分病人大多数还是老年人。“这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有冠心病史,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甚至感冒、腹泻等常见病,在天气寒冷时,也可能会加重这些患者的病情。”范开亮说,除此以外,吸烟饮酒、过度劳累等,都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赵先生(化姓)医院心梗急救的病人之一。今年78岁的他有10余年的高血压病史,就医前,胸闷、乏力症状已经出现三天多了。
当时,赵先生及家人以为是不久前腹泻带来的“后遗症”,因此都没有太在意,以为休息两天便会好转。结果,卧床休息并不管用,症状还是逐日加重,医院就诊。
范开亮告诉记者,医院时血压已经低至84/58mmHg,这对于有10多年高血压病史的人来说是个危险信号。而医生进一步检查发现,赵先生已经有了严重心衰,下壁+后壁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功能3级。
充分评估并争取家人意见后,医生为其进行了介入治疗。但是,由于老人就医时间太晚,心衰严重,心脏功能受影响,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严重的心律失常。好在抢救及时,老人生命得以挽回。
注意!不是所有心梗都会明显胸痛
范开亮告诉记者,心肌梗死是会直接危害到人生命的严重心血管疾病。目前对于心梗的治疗,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溶栓治疗和介入治疗三种。其中,介入治疗没有年龄限制,效果显著优于溶栓治疗。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早期开通堵塞的血管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患者发病后就诊越早,心肌坏死越早,心功能受损越少,日后心衰发生率就越低,对将来生活质量的影响也就越小。相反,若就诊不及时,猝死的风险就很高。
一般来说,心梗有6小时的黄金抢救时间,因此能够及时辨别心梗就很重要。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但范开亮指出,并不是所有心梗都会有明显胸痛。
“老年人的心梗症候多不典型,大约50%的患者缺乏明确的胸痛,甚至根本不痛,医学上称之为无痛性心肌梗塞。”范开亮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老年人心脏的神经纤维多有退行性改变,同时,大脑皮层对痛觉的感受力明显降低,造成痛觉的丧失或缺如。此外,老年人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夹杂症较多,常会遮掩或加重心肌梗塞的病情。因此,老年患者如出现胸闷、咽喉部紧缩感等症状,或者平时没有牙痛、胃痛、肩膀痛、关节痛等症状,而出现这些疼痛并伴有全身症状,如大汗淋漓等虚脱感,就要高度怀疑是心梗。
范开亮提醒,要预防心脏问题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注意遵医嘱服用药物,注意保暖,避免清晨剧烈活动,保持情绪平和。对于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常觉心慌、气短的患者,可以在中医师指导下服用“生脉散”、“血府逐瘀汤”等,改善气虚、血瘀等症状。
专家名片
范开亮,山医院心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中国医促会心脏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胸痛分会青年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急诊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急诊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重症学组委员,山东省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一直从事心血管内科和急危重症的临床救治工作,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门诊时间:周五下午西区,周日下午西区
此报道刊登于《生活日报》年12月10日第S08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y/13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电图提示ldquo心肌缺血rdq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