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向华教授STEMI救治短板效应与
河北省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区和重灾区”,防治形势严峻。年,傅向华教授领导建立了河北省第一家急性心梗急诊救治绿色通道,迄今为止已救治患者余名;年申报了河北省重大专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优化微创化再灌注急诊治疗项目”(简称“重大专项”),以专项方案为基础,着重在患者和基层医生教育、先进设备配置和新技术引进、以及现有技术普及推广等方面开展工作;年6月4日,由国家卫计委领导、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实施的“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救治项目”在河北省启动。
年2月4日,61岁男性患者突发胸痛就诊于医院急诊,诊断为急性下壁、后壁心梗。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动过缓、低血压、休克状态,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泵入支持下,血压仅为70/50mmHg,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仅有30~40次/分。患者意识淡漠,全身湿冷,末梢灌注不良。
迅速启动急性心梗绿色通道进行紧急干预。预先置入临时起搏器,给予充分的药物和器械准备,快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从首次医疗接触(FMC)至血管开通用时80分钟],在右冠状动脉置入支架一枚,并综合处理缓再流现象,改善心肌微循环灌注。
经过近两个小时抢救,最终达到了良好的心肌血流灌注。患者血压、心率逐渐上升,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续有针对性地给予预防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等综合治疗,经过12天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患者康复出院。这是医院心血管内五科急诊专用导管室投入使用后救治的第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该导管室由“重大专项”资助建立,截至目前已经成功救治急性心梗患者92例,平均FMC-球囊扩张血管开通时间小于90分钟。
傅教授认为目前中国STEMI救治中有几个问题尚未解决。①缺乏STEMI救治意识;②STEMI的急诊治疗存在明显不足,其中包括早期抗凝-肝素化、早期镇痛-吗啡、早期预防猝死-β受体阻滞剂和静脉补钾等治疗应用比例较低;③再灌注治疗比例低,包括溶栓时机延迟,医院仍以溶栓成功率低、出血风险高的非特异性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作为溶栓药物首选,STEMI患者转运至PCI医院比例低等。
STEMI救治存在“短板效应”,包括早期应用肝素、早期再灌注治疗、早期心电监护及除颤器准备、早期镇痛、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补钾治疗等,任何一个环节治疗的缺失或延误都有可能导致整体治疗的失败。
结合河北省心梗救治特点,傅教授提出“溶栓结合PCI”的理念,即对于STEMI患者,溶栓可以带来更早的心肌再灌注,而PCI可以实现梗死相关动脉完全、持续的再通。溶栓体现STEMI救治时间上的优势,而PCI则能够达到更好的再通效果。因此,溶栓仅仅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溶栓结合PCI能够为STEMI患者带来更多的获益,也更适合中国国情,值得在我国推广。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y/5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何时锻炼最适宜
- 下一篇文章: 老年人心肌缺血该怎么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