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文章马晓昌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http://m.39.net/pf/a_7534559.html
作者:马晓昌(中医院)张大武(中医院)
一、背景
年ESC/ACCF/AHA/EHS/WHF联合发布了急性心肌梗死全球定义,将心肌梗死分为5型,第1型(Type1):自发型心肌梗死,第2型(Type2):缺血心肌氧供失衡型心肌梗死,第3型(Type3):突发意外型心脏性猝死(猝死前无血样采集),第4型(Type4):PCI相关性心肌梗死;第5型(Type5):CABG相关性心肌梗死。而在本篇讨论中主要针对1型心肌梗死(与缺血相关的自发性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发表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我们在诊治急性心肌梗死中,严格按照指南要求,建立诊治的具体流程,保证了患者早期有效的干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同时,在此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基于病证结合的原则,对患者进行中医药的干预,在国家十五、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中医药在干预冠心病介入后支架再狭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后主要危险事件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本文就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以回顾和展望。
二、中医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病机认识
《灵枢厥论》最早记载:“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中医认为急性心肌梗死应归于中医的真心痛范畴。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介入治疗和强化抗血小板、降脂治疗等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早期干预下,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显著降低,故也符合《金匮要略》中胸痛的范畴,张仲景提出胸痛的病机即“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目前认为急性心肌梗死中医病机本虚为年老体衰或先天禀赋不足,情志所伤,劳逸失调引起的心之阴阳气血不足;标实为情志刺激,膏梁厚味,寒邪引起气滞、血瘀、痰阻、寒凝阻塞心之脉络。在国家课题和十一五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认识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势进展迅速,病情重且多变,并发症多的特点,提出了“瘀毒”理论,认为在长期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及年老体衰或久病基础上,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紊乱,进而机体代谢产物蕴积体内,以致邪气亢盛,败坏形体,诸邪蓄积,交结凝滞而成毒。通过多中心临床病例的总结和分析,初步建立了临床瘀毒的诊断标准,为临床活血化瘀解毒法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较多,在临床诊治中应予重视,如心原性休克,临床表现为汗出、肢冷、面色苍白、甚至昏厥、脉沉细无力、血压下降等。中医认为属心脱,是因瘀血阻滞心之脉络发展到严重程度的外在体现。瘀血阻滞心失所养,使心主血脉、主神志功能不足,进而五脏功能受损,气血运行障碍,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气机逆乱,甚则阴阳离决。心力衰竭,中医认为属心水范畴。多因正气已虚、心失所养、痰瘀闭阻而成。若病情危重或治疗失度,则心阳亏损,水气上凌心肺,导致心水形成。故心水病机属气虚血瘀,阳虚水泛,病位在心,连及肺、脾、肾。早期表现为心、肺、气虚为主或兼阳虚,这阶段虽无水肿,但可有饮停心下的症状,如心悸气短、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弱。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过程中,心律失常也较多见,可见频发室早、或房室传导阻滞,由于症状明显,常使病人情绪紧张,影响病情恢复。中医认为心律失常属心悸,以本虚为主,病位在心,因虚致病,累及肺、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而致心脉痹阻不畅,遂使心脉失常。辨证可有不同证型,如心悸伴气短乏力、胸闷痛、形寒肢冷者属心阳不振型,如出现心悸心痛,痛有定处,面紫唇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者为心血瘀阻型。总之在临床辨证中应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以改善患者症状和预后为主要目的。
三、病证结合治疗
我科在陈可冀院士的带领下,对中国传统医学文献中有关瘀血和活血化瘀的理论及方药潜心钻研40年,并以实验证明活血化瘀方药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临证擅长以活血化瘀法治疗多种常见病和难治疾病。特别是在治疗冠心病时,强调瘀血的发生贯穿其发病的全过程,活血化瘀法是治疗冠心病的通则,但又不忽视痰浊湿阻,治疗时要祛痰浊利水湿与活血化瘀并重。他常说,湿(痰)浊不除,阳气(胸阳)难复。此外,他认为望舌(舌诊)对于冠心病患者十分重要,冠心病患者舌象的变化,特别是舌苔薄与腻的变化,对其愈后的反应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在以陈院士为首的课题研究中提出了“瘀毒”理论,并建立了“瘀毒”的诊断标准。基于课题和十一五课题研究,我科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疗路径,中医证候分布以血瘀最多,其次为痰浊、气虚、阴虚、阳虚(或阳脱)、气滞,在临床治疗中,根据患者表现病情重,发病急骤、病情复杂等情况,有兼夹毒邪的特点,故应注意应用。
陈可冀院士的这种学术观点,在其自拟的经验方愈梗通瘀汤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愈梗通瘀汤是陈可冀院士应用多年之经验效方,其加减运用更是变通灵活。该方由生晒人参10~15克、生黄芪15克、紫丹参15克、全当归10克、元胡索10克、川芎10克、广藿香12~18克、佩兰10~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生大黄6~10克组成,具有益气活血、清瘀抗栓、利湿化浊之功效。用于心肌梗死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能够促进梗塞组织愈合,保证心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延长寿命。陈可冀院士指出,心肌梗死实为心脉痹阻病证,属内科急重症。其病情凶险而错综复杂。故立法应采用标本并治、通补兼施为宜。因此,要选用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及化浊祛湿、通腑降逆之方药。方中人参、黄芪并用,具扶正益气生肌之功。陈可冀教授认为心梗发病时,心之气血骤然受阻,需立即应用益气行气、活血通瘀、抗栓生肌之品;当归、丹参并用,具调气养血之力,使气血各有所归,即所谓“归所当归”者。玄胡索、川芎并用,进一步增强理气定痛、化瘀抗栓通脉之效。藿香、佩兰、陈皮、半夏、大黄合用,是该方标本并治,通补兼施的体现,藿香辛微温无毒,芳香辟秽,化湿祛浊,且具醒脾和胃之功;佩兰苦辛温无毒,有化湿祛浊而定痛之效;配以陈皮理气和中,治疗痰浊阻塞;半夏取其降逆止呕之力;大黄既可以通瘀化浊,又可推陈出新,即取其“祛瘀生新”之效,同时也能通泻瘀毒。纵观全方,选药精当,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扶正益气生肌、行气活血定痛、化瘀抗栓通脉、化浊祛湿、通腑解毒之功。
临证加减时陈可冀更强调辨证精当,遣方灵活。如低血压状态甚而休克阳脱者,可同时服用生脉四逆汤加肉桂;舌红口干五心烦热者,可加石斛30克、玄参15克、麦冬12克、沙参10克、生地10克;汗出较多者可加山萸肉12克、五味子10克,黄芪加至30克;七情不畅、胸闷胁胀者,可以四逆散、柴胡疏肝散进退应用;心痛剧时,可噙服苏合香丸、或于方中加细辛3~6克,三七粉3克冲服;大便不畅或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火麻仁10克,已通畅者,可改用番泻叶10克泡当茶饮;舌暗瘀血重者,可加莪术10克、水蛭12克、赤芍12克;脉结代者,可与复脉汤或保元汤进退;心功能不全者,可温阳利水,加北五加皮3~6克;卧不安者,可加大枣30克、夜交藤30克。
陈可冀教授一生致力于活血化瘀研究,擅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各种疑难病症。但在临证之时,陈可冀教授强调活血化瘀大法,又不拘泥于此。陈可冀教授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时,祛浊利湿与活血化瘀并重,同时兼用大黄、虎杖、黄连等解毒中药,用药力求精当,注意舌象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四、结语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过程中,临床指南的推荐和普及对心血管医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中医药的治疗指南亟待推出,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陈可冀院士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重要手段,我们仍需不断努力进行大型临床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确立中医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优势,从而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贡献一份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13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学术动态重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