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①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和血栓烷的合成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所有患者如无用药禁忌证均应长期服用。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出血或对阿司匹林过敏。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可改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②氯吡格雷:是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选择性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二磷酸腺苷受体而阻断ADP依赖激活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复合物,有效减少ADP介导的血小板激活和聚集,PCI术后患者,服用时间至少1年。

③替格瑞洛:为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该药不需经肝脏代谢,直接作用于血小板ADP受体起效。主要用于支架置入术后。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患者禁用。

改善心肌缺血药物

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主要是竞争性的抑制循环系统儿茶酚胺的心肌兴奋,通过降低心率、血压以及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改善心肌重构药物

①ACEI类:ACEI类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其主要通过影响心肌重构、减轻心室过度扩张而减少慢性心衰的发生,急性心梗患者,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死亡率。除非不能耐受,所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且尽早使用,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至目标剂量。常用的ACEI类药物有贝那普利、卡托普利、培哚普利等。

②ARB类:ARB类药物是AT1受体阻断剂,和ACEI类相比,有作用专一的特点。若患者不能耐受ACEI类药物,可选用ARB类药物。常用的ARB类药物有坎地沙坦等。

调脂药物

胆固醇水平与冠心病事件的发生呈连续的分级关系,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LDL-C。他汀类药物可阻碍肝脏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而代偿性的增加了肝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的合成,使血浆中大量的LDL被摄取,经LDL受体途径代谢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降低LDL水平。对于极高危患者治疗目标应为LDL-C<1.8mmol/L(70mg/dl),若现有调脂药物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降至基本目标值,则至少降低50%;若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值已经在目标值内,这时可从目标值降低30%左右。

赞赏

长按







































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广东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6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