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quot梗quot不疼,无痛性
提到心肌梗死,我们通常想到这样的经典画面:一个人捂住胸口,身体缩成一团,脸上疼痛难忍,大汗淋漓。可是,隔壁王大爷的心梗却“逆天”了——
年近70的王大爷患有多年的2型糖尿病。上星期,他清晨出门锻炼,路上突然感到胸闷不适,很快昏迷不醒。医院,被诊断为“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经过全力抢救才转危为安。王大爷感到很纳闷,心梗发作不是会胸口剧痛吗?自己一点没觉得疼,怎么就心梗啦!
4成患者只梗不疼
“疼与不疼”,并不是判断心肌梗死的必要条件。王大爷的情况临床上并不奇怪、更不少见,它们属于一种特殊的心梗——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叫无症状性心肌梗死(SilentMyocardialInfarction,简称SMI)。无痛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并没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或仅表现为轻微的胸闷等不适。除了“不疼”,心电图、心肌酶学或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治疗原则均与典型心肌梗死相似。
今年5月发表在美国《循环》杂志上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无痛性心肌梗死占总心梗人数的45%!由于疼痛不明显,患者时常觉得“忍忍”就过去了,使得无痛性心梗极易误诊、漏诊,是造成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5种情况掩盖疼痛
是什么让心脏的“疼痛报警系统”失灵呢?
糖尿病糖尿病和心脏病时常相伴而来。糖尿病患者的心脏病变可从冠状动脉主干延伸到微小动脉,波及面广,心肌缺血、损伤非常严重,可由于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特别是神经末梢的病变,导致痛觉不敏感,即使发生了严重的心肌缺血,也可能只有轻微疼痛,甚至毫无知觉。据统计,糖尿病性心梗患者约一半是无痛性的。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患者和脑供血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如心力衰竭、阵发性晕厥、严重心律失常、心脏传导阻滞患者),由于大脑缺血缺氧,可导致意识障碍、感觉迟钝,进而对疼痛反应减低,出现无痛性心梗。
高龄老年人因为身体各器官系统老化,心脏自主神经变性、痛阈增高,感觉会相对迟钝,对疼痛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容易掩盖病情。
心脏并发症心肌梗死后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如并发休克、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脑卒中时,其疼痛可能被并发症的症状掩盖,造成无痛的假象。
心梗部位病变的部位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也不一样。右冠状动脉、后壁心肌梗死的疼痛感一般没有左冠状动脉梗死明显,心内膜下心肌损害也时常无疼痛感觉。
6类症状尽早提防
无痛性心梗看似悄然来袭,但并非完全“无痛”,总会露出一丝“马脚”。糖尿病、高血压患者、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恶心、头晕、乏力,甚至突然晕厥等非特异性症状时,要引起重视。下面的几种情况,尤其要警惕——
1近期内,多次发生胸背部闷胀不适、沉重感或气短明显等。2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咳嗽,咳白黏痰或粉红色泡沫痰等。3突然出现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等。4老年人突发神志不清或意识丧失。5糖尿病患者出现昏迷。6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尤其在近期内出现者。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d/9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医保数据丨2015年二三级公立医院职工
- 下一篇文章: 26岁就心肌梗死,现在的年轻人到底是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