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增多会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文章来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心肌梗死越来越年轻化。绝大多数冠心病是由冠脉粥样硬化所致,但粥样硬化不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唯一病因,对于部分既往体且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及早发性心血管家族史的青年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及心肌标志物提示为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应考虑其他血管因素相关所致的冠脉病变。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thrombocyto-sis)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以骨髓中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幼稚巨核细胞增多,从而产生大量形态及功能异常的血小板释放至血液循环中,导致以出血和血栓形成为主要特征的罕见疾病。脾大、出血或血栓形成为其主要临床表现,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冠脉血流突然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而以急性心肌梗死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则少见,其致死风险高。由于其具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双重风险,给临床抗栓治疗策略的制定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是由于血管内皮受损,内皮暴露引起血小板聚集,同时巨大、微小或畸形的血小板过多,常聚集成堆,血液黏滞度增加,血流速度减缓,血小板与血管壁的粘附与聚集程度增加,活化的血小板产生血栓素,引起血小板强烈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微血管栓塞,进一步发展成为血栓,血栓多以白色血栓为主,不同于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心肌梗死形成的红色血栓,适用常规溶栓剂疗效较差且出血风险也较高。
若在临床工作中,但凡遇到既往体健,无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吸烟等冠心病危险因素,无吸毒、避孕药使用史以及无多发性大动脉炎、免疫系统疾病的青年人,若以典型心绞痛、心电图ST段改变、心肌酶学变化符合心肌梗死的周期性演变,而且血常规血小板增高明显者,应高度怀疑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冠脉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
对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所致的急性心肌梗死,在时间窗内的患者可行冠脉造影术,明确冠脉病变情况,对于血栓负荷过重的患者可先行血栓抽吸术,而支架植人应慎重,进行血栓抽吸治疗后,再进行药物治疗。小剂量的羟基脲可明显降低血小板数量而不影响血小板功能。小剂量羟基脲联合硫酸氢氯吡咯雷、他汀类的药物是该类患者的基本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过程中,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严密监测患者血常规血小板变化,预防出血事件。
如需用药指导和最新一线治疗方案指导,可以戳下方获取帮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l/110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案例分享心梗4次肺栓塞3次的83岁老人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