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第五单元冠心病讲义之心肌梗死
急性心梗(绝对重点)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几种较特殊心梗—右室,下壁) ·心电图(演变,定位)和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改变(时间特点,临床意义) ·并发症(二尖瓣脱垂)及鉴别诊断(心绞痛,心包炎) ·治疗(溶栓适应症,禁忌症,再通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斑块破裂—原因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引起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造成心肌坏死。左前降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常发生于左室前壁
临床表现 1.疼痛----最突出表现 特点: (1)最先出现 (2)多无诱因,多发生于凌晨,安静时 (3)程度更剧烈,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频死感 (4)持续时间更长,达数小时-数天 (5)休息或NG多不能缓解 ·无痛性AMI(25-45%)。 ·特殊部位疼痛性AMI:上腹、下颌、牙齿、头痛、腓肠肌痛、颈、背痛。
2.心律失常 发生率:75-95% 发生时间:AMI头1-2W,尤以24h内多见,(室速室颤为致死性原因)。最常见:室早 伴发症状:乏力、头晕、昏厥 心律失常类型: 右冠堵塞---下壁心梗---心动过缓 右冠 血供 窦房结
3.心衰(HF) 发生率:32-48% 发生时间:最初数天或疼痛、休克好转阶段 原因:MI后心脏舒缩力↓↓或不协调 表现:(1)前壁MI:急性左心衰,肺水肿; (2)右室MI:急性右心衰、伴血压下降 右冠堵塞---右室心梗----血压低 右室泵血↓→ 肺血↓→ 左心回流↓→ 主动脉血↓ 4.全身症状:坏死物质吸收所致 ·(1)发热(75%),MI后24-48h出现,38°C左右,持续1周 ·(2)WBC ·MI后综合症 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白细胞增多和血沉增快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物质的过敏反应。
(三)体征 (1)50%以上,心脏轻-中度扩大; (2)S1↓,可有S3或S4奔马律 (3)各种心律失常 (4)伴发症体征:①二尖瓣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出现二漏,心尖部粗糙SM、Click音,②反应性纤维性心包炎(10-20%),MI后2-3d出现心包磨擦音,③室壁瘤:心尖抬举性搏动、收缩期冲击征;④室间隔穿孔:L3-4,粗糙(4/6) 心梗临床表现考试重点一览表
考试重点
胸痛
1.性质剧烈;2.持续长时间;3.休息及应用硝酸甘油不缓解
心律失常
1.最常见:室早;2.早期致命死因:室速室颤;3.下壁心梗/右室心梗易发生:心动过缓
心衰
1.心源性休克---前降支堵塞;2.右室心梗---发生血压低
全身症状
发热;白细胞高
心肌梗死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高达50%,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喀喇音
评:喀喇音为二尖瓣脱垂特有
·心脏破裂1周,少见 心包填塞—左心室游离壁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破裂
解题思路:前降支易发生梗塞----前壁----左室 ·栓塞 心室壁瘤左侧心界扩大,心尖搏动范围弥散,可有收缩期杂音。瘤内发生附壁血栓时,心音减弱。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X线、超声心动图等可见局部心缘突出,搏动减弱或有反常搏动。
并发症考核要点一览表
并发症
发生率
发生时间
临床特点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50%
--
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前区收缩期喀喇音及收缩晚期吹风样杂音
心脏破裂
少见
1周内
左室游离壁破裂
室壁瘤
5-20%
--
左侧心界扩大,搏动减弱,心电图ST段持续抬高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10%
数周—数月
发热,白细胞高,心包炎(心包摩擦音)、胸膜炎(胸膜摩擦音)
心电图 ·AMI的特征性图型---是不是 ·AMI定位诊断---哪部分 ·AMI心电图演变---啥时候 1.AMI的特征性图型 (1)坏死型:异常Q波(病理Q波)q(Q)波宽度0.04S,q(Q)深度:胸导1/4R、avL1/2R、avf2/3R (2)损伤区:ST段弓背向上↑或与T呈单向曲线。 (3)缺血区:T↓或呈冠状T(CoronaryTWave)倒置T波尖而深,双肢对称。 Ⅰ,avL像棍子---够高处的东西 MI定位诊断: 下壁:II,III,avf, 高侧壁:I,avL Avf—foot—脚在下 胸前导联--电路连接方式 胸前导联—反映水平面情况 前间壁:V1-3 前壁V1-4 前侧壁:V5-6 广泛前壁:V1-6 后壁:V7—V9 右室V3R---V5R 心梗的心电图定位
心电图导联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V7
V8
V9
V3R
V4R
V5R
前间壁
+
+
+
局限前壁
+
+
+
广泛前壁
+
+
+
+
+
+
前侧壁
+
+
+
+
+
高侧壁
+
+
+
下壁
+
+
+
下侧壁
+
+
+
+
+
+
正后壁
+
+
+
右心室
+
+
+
*急性下壁心肌梗塞* *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
MI分期及波形的动态演(衍)变分期主要根据ST-T的变化 心梗心电图演变 T波高耸----ST抬高----T回落---ST回落---T波倒置 浪奔浪流 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淘尽了世间事 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是喜是愁 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 成功失败 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爱你恨你 问君知否 似大江一发不收 转千湾转千滩 也未平复此中争斗 又有喜又有愁 就算分不清欢笑悲忧 仍愿翻百千浪 在我心中起伏够
血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时间表 心肌酶考点总结 1.反映心肌坏死指标----鉴别心绞痛,判断心梗面积 2.肌钙蛋白I/T(TNI/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最特异 3.肌红蛋白MYO,最早出现的最早撤(2D)TNI/TNT晚出现,晚撤(2W) 4.CKMb酶峰前移----提示溶栓成功,血管再通 16---24h 肌钙蛋白I/T(TNI/TNT) 肌红蛋白MYO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CK 乳酸脱氢酶LDH 谷草转氨酶AST
评:TNI/TNT晚来晚走特异性最高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1胸痛症状 ﹤2典型心电图改变 ﹤3心肌坏死标记明显增高 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包炎,胸膜炎 ·主动脉夹层 心绞痛与心梗鉴别表
心绞痛
急性心梗
胸痛①诱因 ②部位 ③性质 ④时限 ⑤发作频率 ⑥硝酸甘油疗效
劳力、情绪、受寒、饱食等胸骨上、中段之后压榨性或窒息性短(1-5分钟或15分钟以内)频繁发作显著缓解
不常有相同剧烈20分钟不频繁较差
气喘
极少
可有
心肌酶
阴性
阳性
心电图
暂时性ST-T改变
特征性和动态性改变
发热
无
有
外周血白细胞
正常
升高
心梗与心包炎的鉴别:心电图弓背向下or向上 弓背向下
心梗
心包炎
胸膜炎
症状(与呼吸体位相关性)
不相关
相关
相关
心电图
后浪推前浪演变ST弓背向上抬高
弓背向下抬高
无特殊
心肌酶
阳性
阴性
阴性
记忆窍门:心梗危险性在心包炎之上 弓背向上! 鉴别主动脉夹层要点 1,背痛,撕裂样 2,高血压控制不佳的情况 3,双侧血压脉搏不一致 心梗治疗 监护和一般治疗 再灌注治疗 溶栓疗法 适应症----只适合ST抬高的心梗 (a)持续胸痛1/2h,用NG症状不缓解; (b)相邻两个或更多导联ST抬高(肢导0.1mV,胸导0.2mV; (c)发病12h者(最好6h); (d)患者虽来院时已发病后12-24h,但ST抬高明显,伴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 (e)年龄75岁,若75岁,因人而异。 时间心电图!
禁忌症---可能出血的情况 (a)近期(2-4周)有活动性内脏出血或近期(3周)外科大手术或近期(2周)曾有再不能压迫部位的大血管行穿刺术或近期(2-4周)有创伤史:如头部外伤、创伤性心肺复苏; (b)未控制的高血压(/mmHg)者; (c)高度怀疑夹层分离者; (d)脑出血史,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脑卒中; (e)出血性视网膜病史; (f)各种血液病、出血性疾病或出血倾向者; (g)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或颅内肿瘤者。 疗效判断: (1)CAG(直接法); (2)间接法: a、ST于2h内回降50%; b、胸痛于2h内基本消失; c、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 d、CK-MB峰值提前出现(14h内)。 介入治疗(PCI) 适应证为:①ST段抬高和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肌梗死;②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③适合再灌注治疗而有溶栓治疗禁忌证者;④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但梗死相关动脉严重狭窄,血流≤TIMIⅡ级。应注意:①发病12小时以上不宜施行PCI;②不宜对非梗死相关的动脉施行PCI;③要由有经验者施术,以避免延误时机。有心源性休克者宜先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待血压稳定后再施术。近年来认为支架置人术效果优于直接PTCA,可在施行直接PTCA的患者中考虑较广泛地应用。 重点总结 ·心梗的心电图,酶学 ·心梗溶栓 ·心梗并发症----二脱 ·心梗与心包炎鉴别 ·较特殊心梗---右室,下壁 ·变异型心绞痛
哪里治白癜风治的好北京白癜风皮肤科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l/5865.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什么病,忌什么口,留着这张表,不用问医
- 下一篇文章: 心病例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