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冠心病的温柔杀手无痛性心
无痛性心肌梗死——温柔的“杀手”谈起冠心病,大家都不会陌生。冠心病的病人如果出现胸闷、胸痛不适,一般都会非常警惕,担心是心肌梗死,可是心肌梗死也有不痛的时候,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位温柔的“杀手”——无痛性心肌梗死。
一提到心梗,大家可能就会想到这样的画面——患者手捂胸部疼痛难忍、虚弱出汗、眩晕、呕吐,甚至丧失知觉,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状,但据临床统计,约有四分之一的心梗发生时没有任何症状,很多患者因而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导致死亡。所以说,不痛的心梗更危险。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急性的、严重的、有生命危险的医学紧急状态,对人体危害巨大,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破裂形成血栓,堵塞了冠状动脉,致使一部分心肌失去血液供应而发生坏死的病症。心肌梗死虽然说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但是,这种病如果说不痛的话,会更加的危险,让人防不胜防,很有可能出现致命的情况,因此,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原因以及发病的征兆。
无痛性心肌梗死的原因心脏的疼痛警报系统失灵发生无痛性心梗是因为心脏的疼痛警报系统失灵造成的,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病变的部位不同,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也不一样。比如有的患者病变在右冠状动脉,疼痛则不甚敏感;有的患者是后壁心肌梗死,也可能不出现疼痛;还有的患者是心内膜下心肌损害,也时常无疼痛感觉。
第二,因为个体差异,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也不一样。比如老年人因为身体各器官系统老化,感觉会相对迟钝一些,对疼痛的敏感性也会有所降低,从而掩盖了病情。
第三,无痛性心梗还多见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老年患者。这类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往往累及多级血管,从冠状动脉主干一直到微小动脉,病变范围广,心肌缺血、损伤和坏死较一般的患者严重很多,加上糖尿病患者常有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受损,感觉神经受累,所以会导致疼痛迟钝甚至没有痛觉。
第四,情绪的改变也会影响痛觉的灵敏度。过度紧张、疲劳等都会使患者对疼痛的敏感性下降,变得迟钝。
敏于发现“心梗”征兆争取救命黄金期心梗的危害严重,如果能抓住心梗前的一些预警信号,及时进行治疗,就可以争取救命黄金期,以修复受损的心肌,减少心肌坏死的数量,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那心梗发生前都有哪些征兆呢?一般的心梗发生前一到两天会有一些征兆:
夜间或休息时发生心前区疼痛,要高度怀疑心梗发作;
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
以前心绞痛发生能找到诱发因素,而今没有明显诱因就发作,同时伴有大汗淋漓、呕吐、恶心等情况的,要及时就医;
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心慌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要考虑心梗的可能;
劳累后出现身体其他部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情况,也要加以重视。
对于无痛性心梗也并非一点征兆也没有,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者的患者及中老年人,如果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心慌、气短、不能平卧、咳嗽、出冷汗、血压降低、面色苍白、困倦乏力、胃部不适、胀满恶心、脉搏细弱不规则等征象时,应想到发生急性心肌梗塞的可能,医院就诊,做心电图等检查,以早确诊早治疗,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
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黄静
内三科中医师
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大学毕业后经过系统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呼吸、内分泌及消化系统疾病,对中医中药治疗外感咳嗽、习惯性便秘有一定的见解。
·END·
医院厚德·勤业·自强·奋进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zl/9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支架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 下一篇文章: 朱文青心梗后室速的基质标测与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