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心脏病高血压都不是病因,那她真正的



外地的一个朋友,女性,45岁不到。不远千里的来找我咨询,也是病急了没办法。

什么病?用她的话来说,就是感觉快不行了,很严重的心脏病、高血压。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去年冬天,我朋友连续几日心脏不适,气短、心悸、身软无力,傍晚时分更是严重,需要多次含服救心丸才能缓解。心中恐惧感越发严重,医院急救,医生一看立即建议做心梗排查,结果也算安慰,检查数值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于是她放心了,下定决心吃中药,一连吃了70付,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冬天算是勉强度过,只能说,略有好转。

今年秋季,又来了,血压持续飙高,---,原来一天一次的降压药吃成2次,依然没有缓解,主要症状为:头晕如裹,头痛欲裂,严重嗜睡,浑身乏力,心脏难受,视物模糊,食欲不振。非常怕冷,尤其是后背和小腿,总感觉有冷气从身体里往外冒,用姜粉泡脚、艾灸,都无缓解。

她赶紧找到一个名老中医重新开始吃中药。半个月后无好转。

之后根据老中医的建议,增加了丹鹿通督片缓解颈椎不适,结果服用后第一日血压持续居高不下,头痛到炸,身上发冷,脸红胀热。第二日,脸红发热愈加严重,可身上像重感冒一样冷的发抖,鼻干头胀,感觉随时鲜血会破壁而出,双手手指肿胀,像气球即将充气爆炸一样。。。。。

心脏难受到连服救心丸和丹参滴丸也不能完全缓解,头晕无力恶心。尤其早起,尤为恶心。

同时伴有严重便秘,每天都需吃通便药品。左侧手臂发麻,特别是晚上睡觉,经常会因为手臂麻痛惊醒。

应该是药没有对证。我朋友心里是这样怀疑的。

可是这名医院退休的老院长。特别擅长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之前给她的父母治病,效果都很好,基本都是几付就见效。

然而到了我朋友这里,老中医不灵了。。。。。还是自己不行了?我朋友渐渐感觉到了绝望。她既不想怀疑老中医,也不想怀疑自己,于是她觉得病不好是因为和老中医没缘分,于是只能到我这里来试试缘深浅了。

但说真的,我看到她第一眼,就知道她是怎么回事儿了。

因为她和我两周前讲的那个胸肌很大的警察大哥,情况简直一毛一样——都是阳盛格阴。

虽然病机相同,但是由于病情不严重,所以警察大哥的症状也较为轻浅。而我这朋友已经病了两年,所以慢慢地出现了严重的心脏问题以及高血压。

不管她的症状有多么凌乱细碎,莫名其妙,浑身上下。但是究其根本,就是阳盛格阴。

再次普及一下阳盛格阴的概念:

阳盛格阴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病的本质属热,因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人具有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恶寒反恶热)等反映热盛本质的症候。其实质为真热假寒。

简单说就是真热假寒、真实假虚。

为什么热极反而会寒呢?因为当邪热内盛时,阳气郁闭于内反而不能布达于体表和四肢,而且邪热越盛,厥冷的程度就越严重。所谓“热深厥亦深”。

我朋友本属热证,而丹鹿通督片中,有温热的黄芪和鹿角胶,结果导致内热更盛。所以必然会出现“热深厥亦深”——脸热头胀口干,同时却浑身冷得发抖。

那为何实证却又有羸弱状呢?是因为由于火热、痰湿、积滞或者瘀血等邪气病理产物大量积聚,导致气血不能畅达,从而出现身体乏力、四肢痿软的症状。

而火热、痰湿、积滞和瘀血,我朋友都有。这些才是导致她身体极度不适的根本原因,高血压和心脏病,不过都是症状之一,而不是病因。

总结一下,她的病机主要为湿热内蕴和瘀血阻络。治疗的办法就豁然清晰了,一是清化湿热;二是凉血化瘀。

这是个问题。现在很多中医治病,尤其是某些名老中医的私人诊所,每次开方后都不给病人药方,而是直接给煮好的药。这个特别不好,一是将来万一吃出问题,都不知道用了哪些药,无法查明是否是用药的原因。

二是用药也是一个治疗的记录,不管好没好,都应该作为资料保存,以供后面医生诊治时参考。

不管医生出于怎样的考虑,不给药方这种做法都不妥。因此建议大家今后就医,不要贪图省事,一定要拍下药方,如果医生不给看,那就不要拿药,这是对自己起码的保护。

既然没有前方,那就按我的判断给出建议。像这样的热病重症,当然是用赵绍琴先生的思路,我就请我的中医助教给她开了一个方子。

柴胡6,川楝子10、黄芩6、白芷6、川芎6、大腹皮10、槟榔10、生鸡内金10、蝉衣6、片姜黄10、生大黄5(后下)、生地黄20、丹参10、茜草10。

(此方只针对该病患,仅供大家参考,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我这朋友将信将疑,但是又满怀希望地回家了。我嘱咐她:第一,到大药房去抓药,抓好一点的药材。第二,一定自己煎药。第三,药只煎一遍,然后分出两碗,上午下午各服用一次。第四,高血压药尽量只服用一片,不要加量。第五,回去后记得给我寄点儿当地特产的馍片,要孜然味儿的。

回去以后,五件事情她全做到了。

服药后第5天开始,所有的情况全面改善,血压维持在85-左右,晚上稍微高些,头晕头痛大大缓解,精神好了很多。胃口已开,想吃,能吃下,开心。怕冷的症状已经不太明显。

服药后第7天,她感觉自己好了大半。

14付药全部服用完后,她已经活蹦乱跳了。能吃能睡,精神大好,血压也比较稳定在正常区域,有两天忘记吃降压片,血压也没有变化。

头痛彻底消失,只是工作太累后偶尔还有头小晕的症状。最重要的是,她已经完全不怕冷啦,现在比正常人都不怕冷。少穿点儿就是显瘦啊!

我之所以要分享这个医案,就是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重危病人,看起来极度虚寒的,反而是这种阳盛格阴的热证和大实若羸状的实证。

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舌脉的情况仔细辨证,千万不要被表面上的虚寒迷惑,而一味地进补。这样只会导致内热更盛,病情愈加严重。

我们学习中医,最重要的就是学习辨证。一旦辨证准确,用药方向就准确,具体药方并不拘泥,时方经方皆可。

很多人对经方沉迷,觉得只有经方才能覆杯而愈,但其实如果辨证准确,自己拟的方子一样好使,就算不覆杯,隔上两天才好,也行啊。

但如果不会辨证,即使背下所有方歌,也枉然。

想要获得更多治疗感冒、发烧、咳嗽、胃病的讲解

可以直接订阅我的微课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cs/13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