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肌钙蛋白l和肌红蛋白检测在临床上诊断
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而引发的一种冠状动脉血液供应急剧减少或者中断的严重心肌缺血的坏死性疾病据相关临床研究报告显示:在AMI病例中约有27.5%的患者早期无典型性临床表现,约有50%的患者无特异性心电图改变,长期临床实践证实,由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红蛋白(Mb)的临床检测对心肌梗死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现在已经成为早期心肌损伤的标志物之一在本文中,笔者将对选取的72例心肌梗死(AMI)患者通过实验室检测血清中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用这个检测结果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现将研究过程归纳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年2月一年12月间收治的97例疑似心肌梗死(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7例,女性25例,平均年龄为(52.1士7.2)岁,患者平均病程为(3.5±2.2)h,本文选取的病例根据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进行临床诊断,其中72例被确诊患有心肌梗死(AMI)疾病,有25例被确诊患有非心肌梗死(非AMI)疾病;本文病例中排除有心血管病病史,合并有肝肾功能异常等患者。
12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
本文两组病例经临床确诊之后为其进行有效的溶栓等临床治疗,在患者胸痛发作后分别于24h抽取其静脉血4ml,并立即送检并在2h内完成检测。
检测方法
将本文两组病例采集的血液标本均运用VIDAS型号——免疫荧光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及套试剂进行临床检测:经过临床诊断分析,比较血清肌钙蛋白(cTnI)和肌红蛋白(Mb),联合快速检测与金标准的符合率,并计算cTnI、Mb在诊断AMI上的敏感性、准确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研究数据均采用X2检验,组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P.表示
2结果
两组患者入院之后分别对其给予cTnI、Mb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详见表1,经对表1中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知,心肌梗死(AMI)cTnI、Mb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8.46%(64/65)、98.52%(67/68):心肌梗死(AMI)对cTnI、Mb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7.22%(70/72),特异性为90.91%(10/11),阳性预测值为98.50(/),阴性预测值为83.33%(10/12)。
3讨论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临床诊断心肌梗死(AMI)的实验室检测主要把心肌酶谱异常作为诊断该病的标准,但是由于其灵敏度、特异性均较低且持续的时间短,尤其是对于早期心肌梗死的临床确诊率较低、极易导致部分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漏诊。
人体心肌的肌钙蛋白(Troponin,Tn)主要为横纹肌收缩时重要的调节蛋白,其主要是由3个亚基组成,即: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肌钙蛋白C(TnC),cTnI属于一种特异性较强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当心肌受到损伤时则可能释放到血液中并形成短暂的迅速升高,由于CTnI的检测不受骨骼损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可作为鉴定心肌损伤的最佳标志物。肌红蛋白(Mb)是一种含铁朴琳的红色蛋白,在实验室血液检测中,Mb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是由于Mb的分子含量较小,当心肌损伤之后可较早释放至人体血液循环中,Mb对早期心肌损伤敏感性较高,但是持续的时间较短,其在血液中的升高幅度及持续时间将直接反应心肌梗死的程度、面积。因此在AMI的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心肌梗死(AMI)患者分别进行cTnI、Mb检测其中cTnI、Mb检测敏感度分别为98.46%(64/65)、98.52%(67/68):心肌梗死(AMI)对cTnI、Mb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7.22%(70/72),特异性为90.91%(10/11),阳性预测值为98.50(/),阴性预测值为83.33%(10/12)。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cTnI、Mb相比,虽然Mb对于AMI的诊断特异性较差,但是其敏感性较高,因此在早期诊断AMI时与CTnI形成一个互补,在早期AMI的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时进行血清cTnI、Mb联合检测,这样可以有效发挥CTnI这一诊断的准确性及Mb的高敏感性作用,从而显著提高AMI临床诊断的确诊率。
作者:四川省医院检验科李勇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主要用于网友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如遇侵权,请联系删除。
北京哪个医院白癜风好点状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cs/4550.html
- 上一篇文章: 幸福在哪里31岁丈夫一人打三份工突患
- 下一篇文章: 死因又是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