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明察秋毫
引用源:首都急危重症医学高峰论坛
患者男性,36岁,工人,主因间断心前区、手腕针扎样疼痛5个月,再发伴胸闷1小时入院。患者5月前受凉后出现心前区、手腕处针扎样疼痛,可持续1天左右,活动时加重,与体位和呼吸无明显相关,贴膏药后可缓解,间断发作4次,每次性质相似,未规律诊治。入院前1小时起床排尿后症状再次发生,伴胸闷、出汗,无恶心、呕吐,无意识丧失。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史,无阳性家族史。吸烟史20余年,5-6支/日。就诊查体:体温36.7℃,脉搏73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70mmHg(双侧),神志清楚,口唇无紫绀,胸部皮肤未见异常。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3次/分,心界不大,未闻及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未见静脉曲张。胸骨和肋骨无压痛,四肢关节活动正常,脊柱无压痛。就诊时心电图见图1;心肌标记物CK-MB2.2ng/ml(参考范围0-4.3ng/ml);MYOng/ml(参考范围0-ng/ml);TnI<0.05ng/ml(参考范围0-1.0ng/ml)。
■专家点评
准确识别AMI,急诊医生的考验
首都医科医院李春盛
患者为青年男性,近半年有反复胸闷憋气及手腕部针扎样痛史,未规范诊治。除少量吸烟外,无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
患者本次在凌晨发作,排尿时发生胸闷、出汗症状及时来急诊,生命体征正常,心电图V2、V3导联T波高尖、肌红蛋白(MYO)升高,留院观察,在近3.5小时期间反复检测心电图有动态变化,超声心动图有节段性异常,心肌标志物呈阳性,诊断为AMI,经皮冠脉介入术(PCI)证实前降支%闭塞并放置支架1枚。
这是急诊处理很成功的病例,其要点是对非常规时间就诊、表现不典型的胸痛患者保持高度警惕性,及时留院并动态观察,实时通过监测心电图以及观察患者表现做出判断,并及时处理。
据文献报告,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真正需要紧急救助者占20%,其余均不是真正意义的急诊患者,在轻、中、重混杂的众多急诊患者中,在环境嘈杂的急诊室中,要求急诊医生具备“火眼金睛”、以如履薄冰的审慎态度仔细诊治每位患者,不能误诊,这不但需要高度的责任心,还要有精湛的医术。从本例患者的处理中,就体现了急诊医生兼备技术、经验和责任心。时间就是生命、责任心关系患者性命,让各临床专业同行们对急诊医生的工作多一份尊重,急诊患者及家人对急诊医护人员多一份理解和尊重。急诊科是救命的第一线,急诊医护人员是你我生命的守护者。
从病例中获得的几点启示
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吴杰
这个病例给我们若干启示。①患者间断心前区、手腕针扎样疼痛5个月,易误认为神经性疼痛。临床上心绞痛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症状,不要轻易否定冠心病。②许多患者并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史,但长期大量吸烟(该患者吸烟20余年,5~6支/日)往往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以至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了戒烟的重要性。③该病例再次证明,仔细观察心电图的微小动态变化对及时诊断AMI非常重要。除了要观察有无ST-T动态变化外,还应注意R波幅度的动态变化,如发现R波幅度的下降或丢失,表明已经发生了心肌梗死,从早期干预的角度,这比出现异常Q波更有意义。④第2份心电图(图2)已出现aVL、V2导联ST段抬高,如果此时行PCI,可能进一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但实际操作有一定难度,因为图2仅aVL、V2导联ST段轻度抬高,不是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表现,是否需要立即行PCI治疗,往往需要综合判断,包括结合肌钙蛋白的变化。因此,在记录到比较典型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时(图4),再行PCI治疗也是符合医疗常规的。⑤PCI术后心电图(图5)出现V1~V3导联ST段显著抬高、T波深倒置及QS波,部分可能与再灌注损伤以及心肌顿抑有关。
早期诊断AMI
动态观察、综合评估是关键
医院陈玉国
早期诊断AMI是急诊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必备技能。传统的心肌梗死诊断三大标准“临床症状、心电图典型改变以及心肌酶变化”,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主要条件,因为AMI临床症状很多不典型,而心肌酶变化需要时间,因此AMI的早期诊断重点要放在心电图动态观察以及综合评估上。
本例男性患者,早期有典型心绞痛症状,但没有心电图记载。患者主诉胸闷,心肌酶仅MYO升高超过两倍,心电图可以认为大致在正常范围,诊断AMI证据不足,但根据患者病史以及冠心病高危因素,应高度警惕急性冠脉综合征发作。继续等待心肌酶结果,可能需要4~6小时,如此长时间可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尤显重要。1.5小时后患者心电图较第一次有显著动态改变,高度提示为AMI。此时患者AMI诊断基本成立。
当然还需要进一步完成鉴别诊断。我们提倡急诊科医生能够独立进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对本例患者进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佐证AMI诊断。如果接诊医生不能完成超声心动图诊断,又不能熟练掌握心电图动态改变,可能要失去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黄金时间。
3.5小时后,患者心电图出现明显的超急性期表现,心肌酶中MYO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明显升高,此时大部分心血管医生或者急诊医生可给出AMI的诊断,但时间已经过去3小时余。床旁超声心动图还可以完成鉴别诊断,如肺栓塞可看到右心室有增大或者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的表现;主动脉夹层可看到动脉内壁不光滑,甚至可以看到壁内血肿情况。
心肌梗死的特点充分说明了“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早期诊断AMI是临床中的重要问题,在心肌酶检查受到时间及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动态观察心电图改变是最为简单可靠的办法,如有床旁超声心动图配合,则更加完美,当然这需要急诊科医生应该接受超声基本操作能力的培养,靠专业超声科医生,医院是不现实的。
从典型病例中深化对AMI诊断的认识
医院孙芸芸
本例中年男性患者胸痛、胸闷入院,诊断AMI,是一个诊断和治疗较为规范的AMI病例,通过此病例,我们讨论几个问题。
提高对年第三版更新的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的认识现行的AMI诊断标准已由传统的“3选2模式”变为“1+1模式”[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99%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①缺血症状;②新发生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③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④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⑤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新模式强调心肌生物标志物升高,突出肌钙蛋白的作用,特异性%,敏感性高,小灶的心肌梗死都可诊断。但肌钙蛋白升高有一定的时间段,一般在AMI发生后2~3小时才能检测到。该患者就诊时CK-MB、肌钙蛋白I(TnI)正常,仅MYO轻度升高,3小时后心肌标志物升高,诊断为AMI。
心电图在诊心电图在诊断断AMI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心电图为心肌电活动的表现,AMI超急性期和急性期T波、ST段、QRS波就可以发生演变,与胸痛同时出现。孤立地看该患者早期的两份心电图,均可诊断正常,但比较起来,胸导联、aVL导联R波降低,ST-T有演变,此时心电图的演变非常重要。临床疑有AMI时应及时检查心电图,不要被“伪正常”所蒙蔽,需要多次描记,必要时15~30分钟重复描记一次18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可以初步判断发生梗死的冠状动脉目前公认,可以根据ST段抬高的导联确定罪犯血管以及AMI的高危性。该病例V1~V3导联T波高大,V1~V3导联、aVR导联ST段抬高,V1~V3导联R波变低,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冠状动脉造影为前降支%闭塞。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提高对心肌梗死的定义和心电图诊断的认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
作者:张向阳、周倩云、朱继红
单位:医院急诊科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进入引用网页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比较好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3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在死神面前,这10道心梗急救题能救命
- 下一篇文章: 巧家仁安医院首例心梗溶栓治疗抢救工作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