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职工健康应知应会2
慢性病防治知识(1)
1.高血压防治知识
血压是血管中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它是推动血液流动于血管的动力,以供给全身组织器官血液与养份。通常以动脉压表示。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收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诊断高血压的最重要手段是测量血压。在非药物控制的前提下,一般将收缩压≥mmHg或舒张压≥90mmHg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因素:(1)遗传因素:患高血压父母的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2)饮食因素:摄入高钠、低钾膳食的,易引起高血压。(3)超重和肥胖:超重、腰围大的,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长3~4倍。(4)精神紧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高血压患者有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主要危害:一是害脑:引起脑血管出血或栓塞,二是害心:引起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三是害肾:造成肾功能损伤,甚至尿毒症;四是害眼,造成眼底血管痉挛性收缩,动脉血管狭窄、硬化等,出现视物不清,视网膜出血、渗出或神经乳头水肿。
原发性高血压尚无根治方法,但可防可控。治疗原则是控制血压达标,要早诊早治、规范用药、终身坚持治疗。药物治疗时宜从小剂量开始、合理联合用药、24小时平稳降压、尽量用长效药、个体化治疗。
预防措施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方式。(1)饮食疗法:以纤维素多的蔬菜和粗粮为好,追求饮食多样化。(2)降低食盐量:每日食盐量控制在4—6克,大约为一个啤酒瓶盖的容量。(3)戒烟、限酒:日摄入啤酒不要超过一瓶,白酒以不超过1两为宜。(4)控制体重和增加运动:尽量把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5)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大便要通畅,每天定时排便。避免突然改变体位,情绪要稳定。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不用过冷或过热的水洗澡洗脸。避免高空作业。
2.高血脂防治知识
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高血脂主要是指血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好的胆固醇,可将血液和组织中,多余的胆固醇等“血液垃圾”携带到肝脏分解并排出体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造成高血脂的影响因素是超重或肥胖、饮酒过量、运动不足等因素,它是铁路职工中最常见的一种全身性疾患。高血脂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脏猝死独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轻度高血脂常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较重时会出现头痛、目眩、胸痛等症状,常伴有超重与肥胖。降血脂要遵守医嘱,严格选择药物。预防重点:一是饮食控制,保持低脂、低糖、低热量、低蛋白,多吃素食、谷物等,控制动物脂肪摄入。二是适量运动。运动可使体内储存脂类变少,皮下脂肪也减少,血脂降低。
3.冠心病防治知识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血管硬化病变而引起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临床上常分为:隐匿性(无症状)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猝死5种类型。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男女患病比例2:1,其中心肌梗塞、猝死是急性危重病症,常引起死亡。
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外部表面,主要功能是保证心脏供血。当血脂增高时,脂肪浸润冠状动脉细胞;或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以及高血压产生血流湍流等影响下,使血脂、血小板粘附聚集,都会造成血管壁粥样硬化。
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也与高脂肪、高糖饮食,吸烟,体力活动过少,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心肌梗塞临床表现:最突出的是心前区疼痛,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通常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确诊依据,心电图和心电图负荷试验可发现进行性改变,速查心肌酶有增高。
50-81.2%心肌梗塞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至数周有乏力、胸部不适等先兆;活动时有心悸、气急烦燥等症状;心绞痛较以往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特别是心前区疼痛并多汗,应引起高度注意。
院前救护心肌梗塞患者要注意四点:一是平卧休息、不要走动;二是保持安静,避免过度紧张;三是心跳骤停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四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医院
治疗原则是扩张冠状动脉,控制和保持正常血压,降低血液的粘滞性等治疗。预防重点是防止上述引起冠心病的风险因素。
4.糖尿病
胰腺由内、外分泌腺两部分组成。外分泌腺由腺泡(腺细胞)和胰管组成,腺泡分泌胰液,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脂肠,因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作用。内分泌腺是由散在于外分泌腺之间的大小不同的细胞团——胰岛所组成,主要是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毛细血管入血,参与调节糖代谢。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造成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出现相应危害。Ⅰ型糖尿病人多发生在青少年,起病较急,典型症状明显。Ⅱ型糖尿病人多发生于40岁以上,占患病群体的95%以上,起病缓慢,病情相对较轻。糖尿病的主要风险因素有遗传、年龄、饮食习惯、体力活动减少、吸烟、药物等。
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其机理是:血糖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作用,引起多尿、多饮和口渴。体内葡萄糖不能利用,蛋白质和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体重减轻、乏力。消耗增加后,需要维持机体活动,补偿损失的糖分,造成多食。
糖尿病可引起外周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和毛细血管增厚,从而引起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冠心病、脑卒中、肢体麻木疼痛,严重时造成截肢、失明。发生急性代谢紊乱时,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检测血糖可诊断糖尿病,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分别反映临界状态与8—12周的血糖状况,更利于诊断。
治疗原则是早期、长期、综合与个体化治疗。目标是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糖尿病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具体措施: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药物治疗多采用降糖药和胰岛素。
5.脑卒中
脑卒中(或称脑血管意外、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总称。该病起病急,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约75%~80%会留有后遗症,部分患者可在2至5年内复发。常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其次是高血压病伴发的动脉病变,还有心脏病、肿瘤等疾病,也会引起脑卒中。
脑卒中可早期预防。只要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控制血压、血酯、动脉硬化等基础病,掌握脑卒中先兆症状,及时就医,就可以有效避免脑卒中发生,防止终生遗憾。
临床症状中,头痛最为常见,是一个重要的脑中风症状和信号。脑卒中先兆症状有:突发一侧面部、肢体软弱、麻木;眼睛视物不清;行走困难,走路不稳或不协调;头昏、晕厥或意识丧失。
院前救护要注意四点:一是病人平躺或侧躺;二是昏迷患者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头可偏向一侧;三是有条件的给予吸氧;四是立即拨打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治疗费用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6373.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肌梗塞怎么赔警惕文字游戏一定要
- 下一篇文章: 突发心梗是一种什么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