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肌梗死的定义
一、心肌梗死的定义演变
年,第一版“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问世,该定义强调心肌缺血情况下任何的心肌坏死均应定义为心肌梗死;年,第二版心肌梗死定义问世,第二版定义进一步明确了心梗的基本概念,同时强调心梗可由不同临床情况所致;年8月,在ESC年会上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的专家达成共识公布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同年9月中国医师协会推荐在我国采用心肌梗死全球统一新定义。
第三版全球心肌梗死通用定义为: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升高(至少超过第99百分位值参考值上限),并至少伴有以下一项临床指标:
◆心肌缺血症状;
◆新发生的缺血性ECG改变[新的ST-T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
◆ECG病理性Q波形成;
◆影像学证据显示有新的心肌活性丧失或新发的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冠脉造影或尸检证实冠状动脉内有血栓。
第三版定义中的第5条是新增内容,其意义是强调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后在就职的过程中,应积极行冠状动脉造影来验证心肌梗死的原因,并尽早开始冠脉在通的治疗。从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定义还可以看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的改变对诊断心肌梗死具有绝对重要的价值。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可见于I型和II型心肌梗死,但仅仅是心肌缺血而没有坏死时,血清肌钙蛋白水平没有多大改变。第三版中强调,如果患者有典型的急性心肌缺血临床症状并伴有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就可以确诊为心肌梗死,因为血清肌钙蛋白水平升高标志着缺血的心肌开始死亡。通过分析急性冠脉综合症病人的血清心肌标志物(主要是肌钙蛋白)水平的变化,对指导我们采用何种治疗措施很有帮助。
二、心肌梗死的诊断定义与技术指标第三版心肌梗死诊断的技术指标和标准与第一版定义大致相同,心电图标准和超声心动图标准都没有变化。
沿用的定义还有:再梗(Reinfarction):心梗后28天内再次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梗复发(RecurrentMI):急性心梗28天后再次发生的心肌梗死;静息性心梗(SilentMI):病人的ECG出现了符合心梗诊断的病理性Q波或影像学证实为心梗,但无临床症状。
但是,在新版中增加了以下定义: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心梗,如TAVI(经皮穿刺瓣膜成形术)手术所致的心梗、二尖瓣抓捕(Mitralclip)术所致的心梗、心律失常射频治疗所致的心梗;非心脏手术所致的心梗;ICU内发生的心梗;心衰相关的心肌缺血或心梗。这些心梗都冠以了导致心梗发生的原因的名字,提醒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可以发生心梗,在诊断和处理心梗时一定要弄清诱发心梗的原因,才能达到正确治疗的目的。
三、第三版心肌梗死定义的优点与第一版和第二版心肌梗死定义相比,第三版心肌梗死定义有如下优点:
(一)细化分类诊断标准
(二)强调肌钙蛋白升高要素检验地带网
肌酸激酶同工酶和cTn可以作为心肌梗死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特别强调cTn的高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临床状态下,除心肌梗死外,还有多种情况可导致cTn升高。
(三)增补心电图诊断内容
增加男性ST-T变化的年龄分层诊断标准,如下表。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f/9874.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年病科谨防心肌梗死的回马枪
- 下一篇文章: 癌症心脏病心梗他们的最爱都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