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血压高但不难受没有症状的



导语:高血压不管有没有症状,只要血压高都会损伤人体血管和重要脏器。高血压常不引起明显症状,这也是被称为“无声杀手”的原因。高血压没症状就不治,真出事就晚了!一没有症状的高血压,还吃不吃药?

有不少被诊断出高血压多年却不肯坚持服药的患者,他们不吃药的理由很简单:朋友也是高血压,没吃药,照样活得好好的……但他们不知道,医院每天都会接诊因为血压控制不好而导致中风的患者。很多高血压患者,平时即使血压升高也没有任何症状,很少一部分会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可怕之处就在于此,没有异常感觉,容易忽视病情的存在。

高血压对于血管的损害却一直都在,它对于血管的损害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过程,就像一个“无形的杀手”。高血压可能引发动脉硬化、眼底病、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肾功能衰竭甚至猝死。

二血的教训:看不见的危机才可怕

为什么有的高血压患者终身未出现心脑血管疾病,而有的却反复发生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这就是有无规律用药、平稳降压的差别。

下面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刚过50岁的老陈,突医院。在急诊照了CT,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急性出血。入院时测量时,老陈的血压竟高达/mmHg(正常人的血压应在/90mmHg以下)。

医生当机立断给他做了手术,老陈万幸的醒过来了。但经过数月的康复,老陈还是遗留下了左侧肢体偏瘫的疾病,拄拐可以勉强行走。性格好强的他,看到基本的生活都需要他人帮助,时常痛哭流涕。

其实,老陈8年前就曾被诊断出患有高血压病。他也曾经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但坚持了几个月,嫌长期吃药太麻烦,加上没什么不适,于是找来“是药三分毒”、“隔壁老王”等借口,自行停药也没有复查。这才酿成了今天的不幸。

像老陈这样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导致脑出血的高血压患者不在少数,他们几乎都存在同样的问题——不知道高血压的危险性或存在侥幸心理。

三高血压吃药存在的四大误区误区一:血压高没有不舒服,就不用吃药

有人认为,虽然自己血压高,但好吃好喝没什么不舒服,不用吃药,等有症状了再吃药也不迟,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

实际上,一般说的高血压在医学上叫做“原发性高血压病”,这种疾病进展缓慢,大多数患者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偶有头晕、头疼、疲劳、心悸等不典型症状,很容易导致诊断延迟,常常在测量血压时才发现。但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却十分巨大,倘若血压长期处于增高的水平,则全身多个器官无时无刻不在遭受损伤。

持续的高血压会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尿毒症)、主动脉夹层、眼底病、周围血管病等。轻则影响生活质量,重则危及生命。由此可见,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十分重要,切莫等并发症降临在头上才追悔莫及。

误区二:能不吃就不吃,实在不行少吃药

有的患者担心药物有副作用,不愿意长期服降压药。要知道,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副作用的害处小得多,且只发生在极少数人身上,一般较轻,而且是可逆的,停药后可逐渐消失。有些降压药的不良反应还可以通过联合用药来抵消。只要合理用药,一般都是安全的,可长期应用。“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不用吃药了

目前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服药治疗的患者,血压是在药物的控制下达标的,停药后,血压很快会升高,甚至会急剧上升。盲目或是随意停药,会人为引起血压过大的波动,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有时会成为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导火索,非常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后,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四:超量服用降压药

有一些朋友过于热衷于矫正血压,认为降压药物不仅要吃,而且要多吃几片,多选几种。这样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合理服用药物是安全的,但超量吃药不但不能治疗疾病,还会带来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目前,降压药物分为五大类,分别有不同的作用原理。不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使降压作用变得更强,可能带来低血压的风险;相同种类的降压药物合用将累积体内的成分剂量,超过一定水平后会产生毒副作用。药得吃,但不能乱吃,服用降压药要把握好按医嘱服药、不随意更改处方、不随意停药、实时监测血压、多和医生沟通这几个原则,控制好血压,远离并发症。

延伸阅读:健康管理系列四:《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14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