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春分,又是一年春色深,这些习俗



公益中科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63.html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称春分。春分过后,天气转暖,候鸟南归,雨水雷电渐增,人们进入农耕时节。春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候玄乌至,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二候雷始发声,春天阳气生发的声音,阳气在奋力冲破阴气的阻扰,隆隆有声。三候始电,在春分的最后五天,阳气更盛,下雨时天空打雷并会发出闪电。春分节气传统习俗春分也是春祭的开始。春祭,即开始扫墓祭祖,也叫春祭。扫墓前先要在祠堂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杀猪、宰羊,请鼓手吹奏,由礼生念祭文,带引行三献礼。春分扫墓开始时,首先扫祭开基祖和远祖坟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动,规模很大,队伍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人。开基祖和远祖墓扫完之后,然后分房扫祭各房祖先坟墓,最后各家扫祭家庭私墓。“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春汤”。有顺口溜道:“春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之春,人们祈求的还是家宅安宁,身壮力健。春分这天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甚至大人们也要参与。温柔的春风里,人们在空地上肆意奔跑,争相比着谁的风筝放得更高更远。春分的2个禁忌春分,天气逐渐变暖,人们都脱掉了外套,爱美的人更是穿着短裙短袖,这样看上去是漂亮,但是一天之中早晚温差很大,还有倒春寒,如果把手脚都暴露在冷空气中,很容易造成身体的伤害,所以春分时节穿衣忌露手脚。饮食方面,春天宜清淡,忌大热大寒,这样容易伤脾胃。春天不仅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容易犯困的季节,因而春分时节切忌大喜大悲,否则不利于肝气的疏泄。可利用春光明媚时多做户外活动,或与好友结伴郊游,以保持身心平衡,此外,春天要保证睡眠质量,精神好什么都好。春分养生六原则春分养生,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人们在保健养生方面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及保持阴阳平衡,这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上的调整。《黄帝内经》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形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古谚语:“百草回芽,旧病萌发。”可见立春后是疾病多发的季节。春天的多发病有肺炎、肝炎、流脑、麻疹、腮腺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精神病等。因此对于有肝炎、过敏性哮喘、心肌梗塞等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调养预防。“春不减衣,秋不戴帽”。立春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春季阳气初生,饮食的调养除了注意升发阳气,还要投脏腑所好,应适当吃些辛甘发散之品,不宜吃酸收之味。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食物可选择辛温发散的葱、香菜、花生、韭菜、虾仁等,少食辛辣之物。-----写在最后春分已至,气候十分适宜各种病菌的繁殖和传播,要注意经常打开门窗给房屋通风,在屋内种一些花草,提高空气质量和负离子浓度,对您的身体的健康和心理调适非常有利。扫描石油共生大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y/13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