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能救命心梗急救常识再忙也得看颈
①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临床上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分钟。②足够剂量的阿司匹林,不要强调常溶,不要强调小剂量,要嚼碎吃,早期能够嚼服毫克跟不嚼服相比,可能能减少20%左右的死亡。③除了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外,急性心梗的救治最重要的是及时用除颤器。关爱生命,从现在做起,转给你关心的人吧!
一、心梗是如何形成的?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常可危及生命。
美国每年约有万人发生心肌梗死。中国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每年新发至少50万,现有患者至少万。那急性心梗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又该如何救治呢?
二、急性心梗黄金救援时间:分钟
在人体当中,心脏像一个发动机一样,通过收缩,来为其它器官供血。这个收缩的动力,来自心肌。而为心肌提供养分的,则是位于心脏的冠状动脉。当胆固醇等沉积在这条大通道中,就容易造成堵塞。严重时,这里会形成血栓。动脉的梗阻,将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并发生不可逆转的坏死。时间越长,坏死的细胞越多,心脏也就越容易彻底停工。因此,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之后,临床上的黄金救援时间只有分钟。越早进行救治,患者的生命也就越有保障。
心血管病专家主任医师胡大一:第一最重要是要足够剂量的阿司匹林,不要强调常溶,不要强调小剂量,要嚼碎吃,早期能够嚼服毫克跟不嚼服相比,可能能减少20%左右的死亡。
三、挽救生命亟待设备制度双配套
除了阿司匹林,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外,急性心梗的救治最重要的是及时用除颤器,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患者中,死因主要是致命性心律失常。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抢救设备之一是除颤器。它能发出脉冲电流,作用于心脏,使其恢复正常心律,
心血管病专家主任医师胡大一:如果你能判断一个患者他突然倒地,判断他是出现猝死,出现心脏猝死,你只要去贴两个电极片,贴完电极片以后,接通机器,一二三,按住按钮,它会识别患者到底是不是心脏猝死,如果是它就自动放电,就能马上把他挽救过来。
事实上,包括北京、上海、杭州等地,都在机场、地铁等公共场所配置了类似的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用于心脏病患者的急救。但媒体报道称多数设备遭到冷遇。多数公众对此感到陌生,而使用上,也有诸多限制与担忧。
技术非常简单,就是为非专业人员用的,能够在现场更多机会挽救生命的机遇,现在保证机场写着此设备供专业人员使用,像国外机场,很多把它放在厕所,因为厕所经常会有人,第二个放在问询台的后边,问询台经常会有,还有志愿者台的附近。
四、大数据说:中青年急性心梗发病率上升
关于急性心梗,还有哪些需要我们知道的东西,通过两分钟短片来了解一下。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急性心梗发病人群中,30至40岁的青壮年占到了三成,而且有上升趋势。而高强度、高压力、高度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是诱发中青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心血管大夫常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心血管病的预防就是生活方式的教育。人体每6.5平方厘米的皮肤上就分布着长约6.1米的血管。不良的生活习惯则会加速血管的衰老和损坏。
冠状动脉血管堵住10多分钟:患者会感觉到心绞痛。堵塞超过20分钟:心肌开始坏死,心肌坏死的面积越大,患者死亡率越高。介入治疗每延迟10分钟,患者的死亡率便会增加1%。如果在分钟内打通血管,患者出院后,将不会太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超过3小时心肌细胞恢复的可能性就极小了。与欧美相比,我国对急性心梗的救治至少慢了60分钟。
五、急性心梗死亡七成以上发生于院前
以年的数据为例,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约50多万例,只有5%的患者得到规范治疗。目前中国心梗急救面临多种挑战:急性心梗死亡七成以上发生于院前,医院,仅1/5医院。医院选择不当是导致延误的主要原因。
二是民间救护培训不足,每一百个中国公民当中大概只有一个人经过非常正式的应急救护培训,这个数字在欧洲大约可以接近50%左右。在美国,仅接受心肺复苏技术培训的人就有万,相当于全美总人口1/3。不少国家规定,应聘人员谋职时必须持有急救员合格证。
三是患者不注意心梗前兆。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突然,但约有50%~80%的病人发病前1~2天或更长时间有先兆症状,胸痛、恶心、呕吐、大汗、突然出现憋闷、乏力,运动时心慌、气短甚至牙疼等,都是可能发生急性心梗的信号。出现上述警报信号时,医院检查,并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劳累、负重、情绪变化或受刺激等,有条件者可实行氧疗或心电图监测。
颈动脉中的“拆弹专家”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高血压患者在人群中比重逐年上升。高血压患者是动脉硬化的高发人群,定期做颈动脉彩超有助于早期发现血管病变。颈动脉彩超具有无创、简便、安全的优点,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情况。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在公园或者马路上见到偏瘫、半身不遂的人,他们或者拄着拐棍,或者坐着轮椅,不仅给自己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还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
上述疾病是由于脑血管意外造成的,在这些患者之中,脑缺血发作(脑梗塞)占80%以上,如果我们追本溯源的话,就可以发现导致疾病发作的罪魁祸首——-颈内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原因,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
颈动脉狭窄后果严重
脑缺血性卒中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晕、头痛、意识障碍、面肌麻痹、单眼突发视力丧失以及躯体无力,甚至肢体的感觉、运动功能消失,如果脑缺血发生在语言中枢,可引起语言障碍。以上表现往往变现为一过性,不会超过24小时,如果有上述表现的话,就预示着您的颈动脉已经存在病变,并且比较严重,需要就医了,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发作或者突然加重,会导致永久性脑损害,如偏瘫、失语、偏盲、感觉障碍等。
中重度狭窄需要治疗
对于有临床症状的患者,首先要对自身的血管尤其是颈动脉高度重视,在医院可以通过超声或者CT血管造影的方式,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做出很好的判断。对于颈内动脉狭窄50%以上、有临床症状的患者,或狭窄大于70%、有高危因素、家族史的患者,均应采取外科干预治疗,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脑缺血性卒中和偏瘫事件的发生。
对于颈内动脉轻度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规律服药、适当锻炼的方式来控制病变的进程,不过还是需要每半年复查一次血管超声。对于中、重度狭窄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增厚的内膜及斑块,或者进行介入,置入一枚支架的方式来治疗,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早期预防很重要
预防颈动脉狭窄并不困难,首先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结构,改变生活方式,防治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不吸烟,少喝酒,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50岁以上合并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进行常规的颈动脉超声检查,就很容易提前发现问题。
其次,医院外发生头晕、头痛、口角歪斜、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医院就诊,主动检查,积极治疗,避免发生脑梗塞。要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不医院,那种情况就比较麻烦了。
以下人群需注意颈动脉彩超检查
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者;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特别是男性);长期吸烟者;体重超标的肥胖者;以及经常感到头晕者,最好每年做一次颈动脉彩超检查。
颈动脉超声是诊断颈动脉壁病变的有效手段。颈动脉彩超不仅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和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
特别是可检测早期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存在,使患者得到及时预防和治疗。对于中重度颈动脉狭窄和闭塞的及时确诊,可以作为临床选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的有力依据。
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提供无创、简便、重复性好的方法。但在检测结果的分析中应提倡多参数分析,除相关血管段流速外,还得考虑搏动指数、频谱形态以及血流方向和血流声等。
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确定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尤其在显示动脉壁结构的变化上有优势,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客观的依据。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狭窄,对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有着重要意义。
云南白癜风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y/1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生活小常识中青年心梗致死频发,要警惕
- 下一篇文章: 科普你我急性心肌梗死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