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病例汇总
急性心肌梗死(AMI)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及时、正确的诊断及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临床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因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易造成误诊误治,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我们收集了几例常见容易误诊的病例,分析如下。
1.误诊为急性胃炎、急性胆囊炎:患者以突发急性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就诊,拟诊为急性胃炎、胆囊炎。入院后查上腹均有不同程度压痛。收住院予以抗炎、解痉治疗,但症状均未见好转却进一步加重,急查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肌酶谱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不典型AMI疼痛发生于上腹部,特别伴有恶心、呕吐,易与急腹症混淆。大多数患者自感胸部憋闷不适,上腹无压痛或压痛不明显,可与急腹症鉴别。但个别患者有反射性腹肌痉挛,出现上腹部不同程度的压痛和肌紧张,极易误诊为急腹症。心梗患者有30%左右可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痛、腹泻等。老年人出现呕吐、腹泻、腹痛,如无不洁饮食或受凉史,应高度警惕心肌梗死。
2.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咳嗽、咳痰、气憋、心悸来诊,门诊胸透提示:“肺纹理增多”故以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治疗,后胸闷、气憋明显加重。常规心电图检查提示为AMI,急查心肌酶谱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该病人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故误诊为呼吸系统疾病。但仔细询问病史,患者伴有明显胸闷、气憋但无寒战、发热、故遇此种情况应警惕AMI的可能。约有20%的急性心梗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剧烈咳嗽、烦躁不安,严重者咯粉红色泡沫状痰,喉中发出哮鸣音,这种表现系急性肺水肿所致。老年人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气急,剧烈咳嗽、烦躁伴血压降低,应考虑有急性无痛性心梗的可能。
3.以休克为主要表现AMI:患者以四肢冰凉、神智淡漠、血压下降、脉搏快来急诊。急诊科以休克原因待查收住院。常规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右室梗塞,心肌酶谱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部分AMI者发病时心源性休克为主要表现,无胸痛自觉症状,如既往无心脏病史,临床易忽略致误诊。
4.误诊为颈椎病:患者以颈部疼痛来诊,拍片示:颈椎骨质增生。以颈椎病给予对症治疗,第二天疼痛仍不缓解,且出现逐渐加重的胸闷和胸前区疼痛,再次来急诊查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时心肌缺氧,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副交感神经引起头颈部血管痉挛发生颈椎疼痛。所以,颈部疼痛时应考虑到心肌梗死的可能,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5.误诊为牙髓炎:患者以左侧上牙痛半小时来诊,在门诊以急性牙髓炎抗炎治疗无明显好转,第二天拔牙后疼痛仍不缓解。后出现胸闷气短,做常规心电图确诊为急性心梗,住院后查心肌酶支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急性心梗患者有时可反射性引起牙痛,故易被误诊为口腔科疾病,这可能是交感神经反射所致。因此,老年人牙痛时不可忽略急性心梗的可能。
不典型心肌梗死的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对于临床上不易解释的症状,要及时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测定,尤其是肌钙蛋白,因其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其他酶学指标,可大大提高AMI的诊断正确率。最重要的是使AMI患者都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正确地诊断以及最佳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对防止发展为心源性休克,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对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尤为重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cs/5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心梗,正踏步的走向年轻人
- 下一篇文章: 瑞成宇和小分子切割技术秒欣康案例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