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丨R波递增不良,究竟是咋回事



白癜风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14/6100102.html
正常人常规体表心电图的胸前导联上,R波形态自右向左比较规律,从V1到V6导联R波振幅逐渐增高,即所谓正常V1~V6导联的演变规律。如果R波振幅不按正常的演变规律逐渐增大,而出现局部区域内先大后小的情况,称为R波递增不良。

定义

R波递增不良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诊断,指胸导联R波振幅从V1~V4依次增加的特点消失,包括R波递增不良和R波逆向递增。

分类及心电图特点

1.R波递增不良(PRWP)

PRWP指胸导联R波移行规律满足RV1≤RV2≤RV3,但R波振幅整体偏小,最大振幅也小于0.3mV。PRWP组的心电图特征:RV1≤RV2≤RV3,RV30.3mV,如下图所示。

2.R波逆向递增(RRWP)

RRWP特指胸导联R波移行过程中存在振幅递减的情况。RRWP组的心电图特征:RV1RV2RV3RV4或者RV2RV1、RV3RV2、RV4RV3、RV4≤0.3mV,以上4个诊断条件中至少满足1个。

病因及心电图表现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胸导联R波呈递增不良或呈QS型;往往有低电压,肺型P波;aVL导联的P波倒置,I、II、III导联呈SI、SII、SIII,V1~V5有深S波,QRS电轴垂直额面或右偏,如下图所示。

2.不典型前间壁心肌梗死

心电图出现RV3RV2RV1,此时RV30.15mV,I导联R≤0.4mV,同时伴有胸前导联ST段抬高、T波倒置。

3.心肌病

QRS波群呈QS型或rS型的导联表现为T波直立,且缺乏心肌梗死特有的ST-T动态改变。

4.右位心

胸导联波形恰与正常相反,自V1~V5导联R波逐渐减低,类似于RRWP,而S波则逐渐变深。同时有I导联P、QRS、T波方向均向下,II与III导联图形互换,aVF导联与正常相同,如下图所示。

5.左侧气胸

V1~V4导联R波递增不良,电压低,呈QS型,在卧位时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心脏贴近胸壁,R波可出现。

6.正常变异

正常人的心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发生率约为7%,但此时RV30.15mV,RI0.4mV,胸前导联无ST段抬高及T波倒置。

可能机制

(1)心脏除极方向从右向左除极,如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等;

(2)QRS波群初始向量向下移位;

(3)记录电极位置的影响;

(4)QRS波群初始向量的方向与导联轴成直角而引起假性Q波(等电位R波)。这些因素有时可两个以上同时出现,导致形成R波递增不良。

临床意义

对于既往有心梗病史、合并有多种慢性疾病或心梗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心电图上如果出现R波递增不良,特别是R波逆向递增时,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建议短期随访观察有无ST-T动态改变,同时行心肌酶谱检查,以进一步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RRWP更多见于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它提示心肌梗死的准确率要高于PRWP。因此,RRWP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前间壁或前壁心肌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介绍

林明宽,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心电生理介入,曾在中医院进修一年。目前担任《心血管病学进展》、《广东医学》、《实用心电学杂志》、《重庆医学》杂志、《中国医药导报》审稿专家。担任海南省绿色电生理联盟常委,海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南省心律失常委员会委员。

参考文献

1.魏莹,王明,王倩等.借助向量图解读体表心电图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实用心电学杂志.,25(1):56-62.

2.吴兴安,李秀琪,谢刚等.R波递增不良对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中国临床新医学.,9(6):-.

3.杜幸.R波递增不良及R波逆向递增的相关临床意义.实用心电学杂志.,28(2):-.

4.田静.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5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7(16):.

5.傅敏.胸导联R波递增不良的临床意义.心电学杂志.,25(4):-.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juc.com/xjgsys/13655.html